作家是沒有退休年紀的,性命不息,創作不止。這是作家吳泰昌給我的啟發,也是無言的模範。當下文壇,吳總是一位休息模范,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唯一無二的是,他被文壇譽為“中國現今世文學的活化石”。
我趕到北京向陽區西壩河吳老住的小區,坐電梯至五樓,敲門,敲半天,無人承諾,再敲,高聲喊,依然無人承諾。電視足球賽的講解從屋里清楚地傳出來。我只能取出手機,撥號碼,聞聲屋里德律風鈴聲響起來,隨后“嚓嚓”的腳步聲響起,德律風通1對1教學了。
“吳老,我在您家門口呢,請開門。”
“噢噢,噢噢噢。”吳老放下德律風,過去開門。
門只能開一條縫。他滿頭銀發,淺笑著站在門口,側身讓我出來。放眼一看,滿房子都是書刊、各類材料,重堆疊疊,高高下低,一向堆放到門口。能走路的處所,宛若曲折小路。
沙發上也堆滿材料。那應當是帶拐角的三人沙發,現在僅能坐下一小我。他讓我坐沙發,本身隨手牽來一把凳子坐在我對面。環顧屋里,那能夠是獨一還可以坐的板凳。沙發對面墻壁上的電視機,足球隊員們依然劇烈地抗衡著。
吳老隨手將電視聲響調至極小,面露歡樂,滾滾不停地措辭,問故鄉的情形,問伴侶的情形。他的口音帶著濃濃的皖南味。
十幾年前我和詩人江耀進第一次采訪他,文章頒發后我給他送樣報,他曾經搬進此刻的家,那天,他很興奮。從那以后,我單獨或和伴侶一路,屢次來看過他,這套三室一廳的屋子面積不算小,書刊材料日漸聚積,曲折小路通向衛生間、臥室、書房。如許的景不雅簡直沒有變過,獨一的變更,是他早已戒煙。
我說:“吳老,你像是住在倉庫里。”我提出幫他整理掃除一下,被他果斷地謝絕了。“不克不及動,不克不及動,他人一動我就找不到了。”
吳老坐擁書城,退休后完成“親歷大師”系列作品《我親歷的巴金舊事》《我熟悉的朱光潛》《我了解的冰心》《我清楚的葉圣陶》《我熟悉的錢鍾書》等作品,還有,他正在寫作的“心目中的孫犁”。
2019年11月10日,吳泰昌文學館在安徽當涂縣開館。開館前一個月,他回到老家當涂,我回合肥探望怙恃,后開車往當涂,陪他一路看文學館的布置。作品及生平坦示櫥窗上都裝有玻璃,有點反光,那些小字他最基礎看不明白。我細心看了,發明有幾處將一些作家的名字寫錯了,立即提出讓本地職員修正。
文學館坐落于當涂縣藏書樓二樓,館名“吳泰昌文學館”六個年夜字由中心文史研討館館長袁行霈題寫。進進文學館年夜門,右手邊是吳老半身泥像,神色氣質繪聲繪色。年夜廳里,浩繁作家的題詞令人線人一新,如春天里百花怒放。
吳泰昌文學館分為“家鄉歲月”“北年夜肄業”“在《文藝報》的日子里”“芳華長駐”“與大師同業”5年夜板塊,展出數百幅可貴圖片和材料,清楚地展示出他的文學旅行過程,也從一個正面展示出今世文學的成長過程。
此日,來自全國各地文藝界人士和當涂縣一中先生共200多人餐與加入運動。
揭幕式前一天,我和吳老在文學館年夜門分辨或合拍了很多照片。令人難忘的是,年夜門口一面墻上繪制的《親歷文壇六十年》文學輿圖,最能闡明吳泰昌的文學萍蹤和文學成績。輿圖中心地位,是白髮童顏的泰昌師長教師,周圍,是一條條紅線聯絡接觸著的現今世文學史上浩繁的文學大師:周揚、郭沫若、陳白塵、陳學昭、沈從文、葉圣陶、錢鐘書、任繼愈、夏衍、張天翼、冰心、楊晦、姚雪垠、王瑤、陳荒煤、田間、張恨水、朱光潛、嚴文井、巴金、茅盾、李健吾、阿英、馮牧、陳涌、李一氓、陽翰笙、曹禺、臧克家、王任叔、趙樸初、張光年、唐弢、孫犁、吳組緗、柯靈、楊絳、周立波、郭小川、艾青、劉白羽等等。
這每一條紅線,都有著出色的文學故事、文學成績和性命的綻放。
吳泰昌1938年4月15日誕生于安徽馬鞍山市當涂縣城關五條巷,四個月前japan(日本)侵犯軍攻占南京,形成震動中外的“南京年夜屠戮”慘案。當涂與南京近在天涯,形式異常求助緊急。他剛誕生不久,即隨母親、三哥輾轉到戰時江教學西第一兒童保育院。他的母親是保育院保育員,他也就成了院童。一張聚會場地能夠是兩歲擺佈的照片,是別人生的第一張照片。照片上的他虎頭虎腦,抬起一只手放在太陽穴上,像是在思慮什么題目。那是填寫進院掛號表用的照片。
抗日戰鬥成功后,1946年春,吳泰昌隨年夜人乘木船回到當涂縣城。他讀小學,母親是小學教員。由於母親任務變更,他的小學先后就讀連合街小學、霍里鎮小學、城關修才小學講座場地。1949年新中國成立,他跳級考進當涂中學。1955年,17歲的吳泰昌考進北京年夜學中文系。那時,中文系本科是五年制。本科結業,他留校讀研,1964年結業。算來,他在北京年夜學前后唸書9年。他原來可以留校任教的,可是《文藝報》社需求他,他就到《文藝報》做了一名編纂,持久從事文學編纂任務。1984年至1998年,他擔負《文藝報》副總編、第一副總編,編審,后為報社參謀。1992年起為享用國務院特別補助專家。1979年9月他參加中國作家協會,為中國作協第五、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七至九屆全國委員會聲譽委員,同時兼任中國散文學會、冰心研討會聲譽會長、中國陳述文學學會參謀、《兒童文學》編委等。他親歷文壇60多年,暮年保持“親歷大師”系列寫作,已出書散文、評論集30余部,代表作品有《藝文軼話》《文苑漫筆》《文學情思》《夢里滄桑》等,《藝文軼話》獲新時代全國優良散文集獎,他還主編了《中國新文學年夜系(1977—2000年)散文卷》等多種著作。
癸卯兔年,吳泰昌已是85歲高齡,我又往探望他。他方才做完體檢,各項目標都正常。問他比來在寫什么,他說,要把寫孫犁的書寫完。天津晚報約他寫一篇留念孫犁的稿子。他說,資料多了,反而欠好寫。
《孫犁文集》第四冊,此中有篇文章《文學和生涯的路》,副題目是“同《文藝報》記者說話”。從文中可以看出,《文藝報》是想請孫犁聊下“若何藝術地反應生涯”。孫犁側重談了三個方面,一是生涯的經歷和積聚,生涯的經過的事況是重要的;二是思惟涵養;三是文藝涵養。采訪孫犁的《文藝報》記者,就是吳泰昌。
孫犁曾在一篇文章中特地說了此次采訪:
本年春天,泰昌同道對我停止了一次采訪,就是登在今年六七月份《文藝報》上的那次說話。我是很不善談的,特殊不習氣于灌音。泰昌同道帶來一臺灌音機,放在我們對面坐的方桌上。我對他說:“不要灌音。你記載吧,要否則,你們兩位記。”那時在座的還有百花文藝出書社的一位同道。
泰昌同道不措辭,淺笑著,把灌音機往后拉了拉。等我一開講,他就漸漸往前推一推。如許反復幾回,我也就習氣了,他也終于完成了義務。當然,他可以或許完成義務,還由於在同我接觸中,他表示出來的真摯和謙虛的任務立場。
這采訪的畫面感極強,令人忍俊不由。
孫犁如許評價吳泰昌的作品:泰昌同道的文章,短小精幹,文字流利,訂正詳明,耐人尋味。讀者用很少時光,能獲得很年夜收益。寫文章,不尚高遠,選擇一些小標題。這些措施很可取。小標題當真往做,做到能以自負,并能守信于人,守信于后世,守信于迷信,標題再小,也是有價值的。
讀泰昌老的作品,研討他和現今世浩繁文學大師的文學來往,真的是獲益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