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做好“土特查覓包養價格产”文章推动乡村振兴开好局_中国网

连日来,元谋县能禹蔬菜批发交易市场一派繁忙景象,上万吨番茄、西葫芦、黄瓜等有机果蔬正在打包,准备发往北京、上海等国内200多个大中城市和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1月以来,我们通过能禹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共向全国发出果蔬运送车辆3473辆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3.55%;外销蔬菜6.8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910吨。”元谋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周国华介绍。

一年之计在于春。开年以来,围绕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工作部署,全省各地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为“三农”发展汇聚资源要素,把功夫下在农业现代化上,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高云南农业的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让高包養網原特色农业更“特”更“优”。

春节期间,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内,每一批鲜花的交易速度仅用时4至5秒,每天5小时左右的交易时间内能拍出500万枝鲜花。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大数据分析显示,我国的花卉消费市场仍处于增长趋势,从未来5年看,鲜切花仍有较大市场发展空间。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是建设云花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日前,云南首个农业领域的创新联合体——云南省花卉产业创新联合体组建,将对构建现代化云南花卉产业体系发挥积极作用。

日前召开的全省农业农村局长会议明确,今后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布局是“一体两翼”。“一体”就是一条工作主线,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特色农业强省。

立足优势发展资源经济,做实“土”文章。云南省将立足多样性优势,充分挖掘特色种养、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乡土资源,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推进种业振兴。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要潜力,向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开发乡土特色产品,发展农村电商、庭院经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包養态,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大力发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做足“特”文章。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包養则养、宜林则包養林,突出地方特色,做好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一批产业基地、精品庄园、“一村一品”示范村、农业产业强镇。提升设施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推动云茶、云花、云咖、云果、云药材等特色产业园区化、集群化发展,鼓励和支持认证一批绿色、有机、地理标志产品,加快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品牌矩阵,不断提升“绿色云品”影响力。

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做优“产”文章。深入实施农业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培育一批销售收入在十亿元、百亿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重点发展一批“小巨人”“隐形冠军”农业企业,不断提升市场主体“含金量”和“硬实力”。实施高原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链、加工园区建设工程,加快农产品产地冷藏、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加大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广泛应用,推动云南农业现代化发展。坚持以市场端为驱动,持续做好“四季云品·产地包養網云南”宣传推介,筹备好茶博会、花博会,组织相关企业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目标市场进行产销对接,持续扩大高原特色农业的品牌影响力和优质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记者 王淑娟)

推动高价值专利产业化——国家知识产权局新规解读_查包養行情中国网

国家知识产权局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徐鹏航 摄

为更好完成《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的到2025年推动一批包養高价值专利实现产业化的总体要求,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期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了《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方案》《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实施方案》两项配套政策,旨在发挥市场和政府的协同作用,共同包養網比較推动专利成果更好更快转化为生产力。

2月2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召开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对相关政策进行解读。

“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利转化运用的重要力量。”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王培章表示,梳理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存量专利,是着眼创新源头,推动一批高价值专利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工作,也是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部署的首要任务。

王培章介绍,《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方案》聚焦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工作,突出发挥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即高校、科研机构的主体作用,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服务支撑作用。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副司长李楠介绍,近年来,教育部加强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协同,结合高校实际实施一系列举措,加快促进高校专利转化运用。

通过紧密对接需求,加强对现实需要的科技源头供给;完善管理机制,提升高校专利质量等举措,高校专包養網心得利转化数量增长迅速,近五年高校专利转让及许可合同数量从6000多项增长到2.1万余项,转化金额从33.9亿元增长到110.1亿元。

“中国科学院高度重视存量专利盘活工作,去年10月就对全院存量专利开展了系统分析。”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副局长武斌说,中国科学院组织存量专利分析盘点,开发分级分类评估工具,从技术、市场、法律三个维度全面盘点评估,并进行分级分类处理,实现技术保护包養一批、转化运用一批、开放许可一批、终止维持一批,提高专利转化效率,有效降低存量专利数量。

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是推动专利产业化的生力军,也是增强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培育发展新动能的活力源泉。王培章表示,以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的成长,与盘活高校科研机构的存量专利,两项工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助力实现专利价值。

王培章介绍,《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实施方案》在工作目标上以专利产业化为主线,到2025年底,通过知识产权普惠服务促进中小企业专利产业化能力水平整体提升;重点培育一批以专利产业化为成长路径的样板企业,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专利密集型产品。

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二司一级巡视员竺煜介绍,为破解认股权业务的痛点难点,拓宽科技型创新型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2022年以来,证监会先后批复同意在北京、上海、重庆等3家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认股权综合服务试点,稳妥推进认股权全周期服务体系建设,畅通“科技—产业—资本”良性循环。

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副主任梁心新表示,未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全力推进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继续强包養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协同联动,更好发挥知识产权激励创新和保护创新的重要作用,加快建设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融入市场,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记者宋晨、徐鹏航)

保护生物多样性 中国绘出“路线图查包養網心得”_中国网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明确了“时间表”,绘出了“路线图包養”。

《行动计划》作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总体规划,明确了中国新时期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部署了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威胁、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与惠益分享、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现代化等4个优先领域,每个优先领域下设6至8个优先行动,涵盖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城市生物多样性、气候与环境治理、国际履约与合作等内容,为各部门、各地区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指引。

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中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并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与绿色发展、减污降碳等协同推进,在就地保护、生态保护修复、监督执法、国际履约合作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

进入新时代,中国颁布和修订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野生动包養平台推薦物保护法、长江保护法等20多部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举措得到了有力落实——创新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陆域红线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过30%,覆盖重要生态区域;积极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设立首批5个国家公园,各类自然保护地总数近万处;建立植物园、野生动物救护繁育基地以及种质资源库、基因库等较为完备的迁地保护体系;初步形成全国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

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微笑天使”长江江豚追逐嬉戏,青藏高原再现“高原精灵”藏羚羊“万羊奔腾”的壮观景象——中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得到恢复与增长。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行动计划》是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水平的科学指引,是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席国持续推动“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昆蒙框架”)落实的切实行动。

中国幅员辽阔、陆海兼备,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孕育了丰富而又独特的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与全球生物多样性受威胁因素一致,中国生物多样性也受到自然生境丧失与破坏、自然资源过度利包養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不利影响。

为有效应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挑战,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水平,切实支撑美丽中国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生态环境部会同相关部门编制了《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明确,到2030年,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得到有效缓解,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形成全民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局面。至少30%的陆地、内陆水域、沿海和海洋退化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至少30%的陆地、内陆水域、沿海和海洋区域得到有效保护和管理。

《行动计划》提到,到2035年,形成统一有序、结构连通、动态调整的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到2050年,全面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说,生态环境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深入推进《行动计包養划》落地实施,细化实化政策措施,加强跟踪调查评估,强化对地方的指导,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实现“昆蒙框架”目标作出中国贡献。

十四届全查包養網站比較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_中国网

   

2024年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结束后),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举行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邀请部分列席会议的国务院有关部委主要负责人接受采访。

主持人 曲卫国:

大家上午好,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现在开始。今天大会新闻中心邀请了四位部长接受大家的采访,回应社会的关切。四位部长分别是:科学技术部部长阴和俊先生,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先生,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先生,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张玉卓先生。

下面有请第一位部长,科学技术部阴和俊部长。请大家提问。

2024-03-05 10:47:09

科技日报记者:

部长您好,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知道,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请问过去一年,我们在创新驱动发展上有什么新进展?下一步有什么重要举措?谢谢。

2024-03-05 11:22:30

科学技术部部长 阴和俊:

谢谢你的提问。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科技部,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科技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他强调,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

去年,党中央深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进一步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科技宏观统筹得到有力加强,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启动实施,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呈现新气象。从投入看,全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超过3.3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8.1%,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4%,其中大家最关心的基础研究投入达到2212亿元,比上年增长9.3%。从产出看,2023年签订技术合同95万项,成交额达到6.1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8.6%;授权发明专利达到92.1万件,比上年增长15.3%。从成效看,在量子技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正式投产,C919大飞机实现商业运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组件,就是大家讲的“新三样”,去年出口增速喜人。科技创新不仅提高了我们国家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了基础、注入了动力。

下一步,科技部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的定位要求,加强宏观统筹,重点加强战略规划统筹、政策措施统筹、重大项目统筹、科研力量统筹、资源平台统筹、区域创新统筹等,通过抓这“六大统筹”,加快建立健全新型举国体制。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大科技攻关,进一步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发展要求,深入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持续加强基础研究,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内核。二是加强战略力量建设,也就是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的特色优势,建设协同高效的战略科技力量,打造科技强国建设的国家队。三是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大改革力度,强化政策协同,扩大开放合作,汇聚更多的智慧和力量,为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创新动力。谢谢。

2024-03-05 11:22:41

中国青年报记者:

部长您好,近年来,很多重大科研成果的产出都活跃着一批青年科技人才的身影。在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上,科技部有哪些措施和考虑?谢谢。

2024-03-05 11:35:44

阴和俊:

谢谢,你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常言道,自古英雄出少年。在历史上,许许多多的重大发现和发明创造都是年轻人做出来的。年轻人最有创造能力,也最具有创新潜力,他们现在是我们国家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未来就是建设科技强国的主力军。去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专门的政策措施加以推进,科技部狠抓贯彻落实,重点推进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胆使用。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给年轻人提供机会、提供平台。比如,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80%的项目由45岁以下的青年人员承担。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到目前已经有1100多项是由40岁以下的青年科学家牵头负责的,这个数量已经达到了总数的20%以上。再比如,在许多国家包養網重大科技工程中到处都能看到年轻人的身影,在北斗导航、探月工程、中国“天眼”这些大工程中,许多项目团队的平均年龄刚过30岁。

二是加强培养。以我长期在科研院所工作的经历,我的体会是,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要赶早一点、宽松一点、面宽一点,跟得紧一点,帮助他们尽早熟悉科研、培养兴趣、增强自信、把握方向。我们出台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单位,把一半以上的基本科研业务费投到35岁以下年轻人身上;在重点实验室的评估中,我们把对青年人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指标。

三是做好服务保障。比如,对从事基础前沿交叉研究的青年科技人才,我们想办法提高稳定支持力度,尽量减少考核频次,让他们心无旁骛,沉下心来潜心科研。我们持续推进减负专项行动,目的就是把这些青年科技人才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比如说采购、报销、填表等,保证他们充足的科研时间。

下一步,科技部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指示精神和部署要求,把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作,一直抓下去,努力为他们成长发展创造好的科研环境。在工作中,给年轻人提供机会、搭建平台、营造环境。在生活上,针对他们的“急难愁盼”,特别是薪酬待遇、家庭生活、身心健康等重点关切,会同各方共同努力,帮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年轻人真正沉下心来搞科研,调动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在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中施展才华、实现梦想、绽放青春。

谢谢大家。

2024-03-05 11:36:32

主持人 曲卫国:

谢谢阴部长。下面有请第二位部长,水利部李国英部长。

2024-03-05 11:37:53

水利部部长 李国英:

媒体朋友们,大家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水利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2024-03-05 11:38:10

主持人 曲卫国:

请大家提问。

2024-03-05 11:38:37

新华社记者:

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过去一年工作时提到,全国水利建设投资大幅增长。能否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去年水利建设投资的总体规模、资金投向,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哪些实实在在的包養網價格效益?谢谢。

2024-03-05 11:40:09

水利部部长 李国英:

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全面部署和大力推动下,有关部门、机构协同配合,地方及社会各方共同努力,274万水利建设者鼓足干劲、奋力拼搏,2023年,我国水利建设全面提速,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199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这11996亿元投资通过实施41014个水利工程项目完成。

对选取水利工程项目,我们牢牢把握四项原则:第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第二,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重大水利工程论证原则。第三,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灾害问题、水资源问题、水生态问题、水环境问题这四大水问题。第四,坚持系统观念,立足流域整体,以流域为单元,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统筹除害与兴利、生产与生态、保护与治理、当前与长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

根据这四项原则,我们深入论证并选取了四大类水利工程项目:

第一类,防洪工程。目标是完善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太湖等大江大河大湖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实施了13083个项目,完成水利投资3282亿元。

第二类,供水工程。目标是实现水资源区域协调平衡配置,建设项目主要包括重点水源工程、跨流域跨区域重大引调水工程,实施了14749个项目,完成水利投资5013亿元。

第三类,灌溉工程。目标是扩大灌溉面积,增加粮食产能,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新建大中型灌区、对已建大中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实施了5143个项目,完成水利投资1497亿元。

第四类,水生态保护和治理工程。主要的目标是恢复河流生命、重现流域生机,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江河湖泊生态修复治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等,实施了8039个项目,完成水利投资2204亿元。

通过这四大类工程,共计41014个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江河湖泊生态保护治理能力,从而进一步为国家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谢谢。

2024-03-05 11:40:20

总台CGTN记者:

我的问题是,加快建设国家水网已被纳入国家2024年重点工作。请问,建设国家水网有什么考虑和规划?目前的实际进展如何?谢谢。

2024-03-05 11:44:12

李国英:

水是生存之本、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特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决定了我们国家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水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水资源问题越来越成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制约。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要求加快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问题,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和水资源供给能力,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就必须加快构建水资源配置的网络格局,推进国家水网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亲自擘画、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国家水网建设。2021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为重点,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强互联互通,加快形成“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对国家水网建设作出全面决策部署。《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从全局高度优化水资源总体配置格局,促进水资源在时间层面实现跨期调节、以丰补枯,在空间层面实现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着力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

在这样一个总体格局下,国家水网建设的重点任务集中反映在“纲、目、结”三个方面:一是构建国家水网之“纲”。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这四大水系为基础,以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这三条调水线路为骨干,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二是织密国家水网之“目”。根据生产力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需求,以自然河系为基础,以引、输、排水工程为通道,形成纵横交错、互联互通的水流网络。三是打牢国家水网之“结”。在自然河系和重点引调水工程的衔接处,兴建具有控制性的调蓄工程和重点水源工程,以此来提升国家水网水资源调控能力和水资源供给能力。

《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把目标年设定为2035年。也就是说,到2035年要建成国家水网,实现“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目标,形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目前,水利部已将《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部署的重点任务全面进行了分解细化,逐项落实到具体的工程项目,逐项落实到年度推进计划,并建立健全了工程项目协调推进机制,我们将为之积极努力,狠抓落实,依法依规、科学有序推进工程项目的实施,确保如期完成国家水网建设的目标任务。

谢谢。

2024-03-05 11:44:49

主持人 曲卫国:

谢谢李部长。下面有请第三位部长,农业农村部唐仁健部长。请大家提问。

2024-03-05 12:11:02

人民日报社记者:

您好唐部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今年粮食产量要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我国粮食已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但社会上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请问唐部长,我国粮食生产供给形势怎么样?接下来将采取哪些措施抓好今年的粮食生产?谢谢。

2024-03-05 12:12:16

农业农村部部长 唐仁健:

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三农”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也感谢这位记者对粮食安全的提问。确实,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在中国这么一个人口大国,如果吃饭出了问题,那是颠覆性的、不可承受的。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刚才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此也予以了重点的强调和安排。去年,大家都注意到,我们确实遭遇了频繁的、极端的自然灾害,像夏收时节的“烂场雨”,盛夏时候华北、东北局地的严重洪涝,还有西北的局部干旱,但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最后我们还是实现了“以秋补夏”、“以丰补歉”,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3908亿斤,比上年增产了177.6亿斤,再创了历史新高,这样我们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就达到了493公斤,比上年又增加了7公斤,继续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

一个时期以来,我也注意到,实际上我们粮食是“二十连丰”,只要不超过1%的减产就算丰收,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另外,去年还遭了灾,还不轻,最后还丰收了,还再创历史新高。所以,有一些同志确实也从关心“三农”、关心我们的粮食安全出发有一些疑问,这些同志有的可能不干“三农”,有的也许干,但是离开这个行当可能多年,有的家可能就在农村,都了解农村。但是我这里想告诉大家,现在的农村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待会儿我会说到。所以,这里一个基本的意思,很明确无误的、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我们粮食产量的数字是真实可靠、完全可信的。我想是不是有这么几条,大家都感觉感觉是不是这样的道理。

第一,产量数字的统计不是各级报上来的,也不是农业农村部门统计的,是国家统计局按照他们的法定职责,通过他们在各地的直属直管的调查总队,按严密的程序抽取了大量样本,最后按当季实割、实收、实产的数字计算出来的,这个数字各级党委政府包括农业农村部门是干预不了、影响不了的,增就是增,减就是减。去年“烂场雨”,我们夏粮不就减了25亿斤吗?照样有减。

第二,可能很多人的认识来自于这个,以前多年我们确实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粮食增产减产有周期,比如叫“两丰一歉一平”,这个在传统的生产技术条件下有可能确实是这样。但是现在我可以告诉大家,经过这么多年中国共产党人一代接一代的接续、矢志不渝的努力,咬定粮食安全不放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空前的力度大抓特抓实抓粮食生产,我们现在农业的装备条件、抗灾能力也包括生产经营的组织方式,不要说跟几十年前,跟十年前、跟几年前比恐怕都不可同日而语。比如机械化,我们现在三大主粮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比如小麦,大家都很关心,95%以上是机收,现在一台机器要顶过去100个劳动力的工作量,一个县要收麦子,以前没有半个月以上不可能,现在三五天就完事儿了。第二个现在的水利条件大大改善,现在已经有10亿亩的高标准农田,旱能浇、涝能排,2022年长江流域很多省遭遇历史极值的高温干旱,但是我们89%的中稻和95%的晚稻都有水可灌。所以农民讲,只要有水,温度高点没关系,可能还增产了。

第三,我想从大家的实际生活和身边的感受,包括疫情防控的三年、乌克兰危机发生以来这些年,我们周边什么时候你听到过你的亲戚朋友、同学同事说买不到粮食另外,大家听说过哪个市县、哪个地方跟中央紧急调过粮、都没有。所以粮食是一个刚需品、必需品,只要少了,市场和价格一定会反映出来。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也表明,比如去年国际大米价格指数涨了21%,但是我们国内大米价格才涨了1.7%,这就是支撑,做不了假的。

第四,现在科技非常发达,在卫星卫片、遥感的条件下,哪个国家包括我们,其实种了多少粮、收了多少粮,只要有这个技术,都是清清楚楚的。如果想大面积地作假、去虚报这些数,不可能,这也是党中央、国务院绝不允许的。

说到今年,今天也巧,又正好是二十四节气的“惊蜇”。农谚讲“春雷响,万物长”,我们最近调度一下,已经返青的小麦,一二类苗比例88.2%,比去年本来就很好的苗情,还高了0.7个百分点,比近五年平均又高了1.8个百分点,所以我想告诉大家,现在的形势基础还是有的。那么往后怎么办,我想是抓四条:

第一,稳面积。这是基础、是前提,这两年我们的面积潜力已经挖了不少,但是有的地方还是有一些撂荒地可以尽量种起来,努力把粮食的播种面积稳定在17.7亿亩以上。

第二,提单产。总书记去年明确要求,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我想这个思路基本上就是我们把很多技术集成,通常农口叫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集成,重点推广密植、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措施,在原来搞的试验田、示范田、指挥田的基础上,让单产能够大面积的提升。

第三,优服务。现在看得越来越清楚,把小农带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主要靠社会化的服务体系,今后重点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增强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改革激活农技推广体系,另外发展各种专业型、社会型、服务型的公司企业,这样构建起一个公益和半公益、经营性组织相互协同的服务体系,带动小农多种粮、种好粮。

第四,强政策。围绕中央提出的健全“两个机制”,就是种粮农民的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今年已经定了几条大的政策,一是继续提高小麦和早稻的最低收购价。二是三大主粮的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刚才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实行全覆盖。三是大幅度地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补助水平,同时取消对产粮大县的资金配套要求,这是多少年主产区期盼的。另外还有一些措施,现在正在研究当中,一旦研究定了,我们会及时地发布和实施。

当然,最后还要抓好防灾减灾,因为中国国家大,灾害什么时候都有。今年前段时间四场雨雪冰冻,对南方的油菜和蔬菜有点影响,对北方冬小麦总体是利好的,但同时也增加了病害的发生概率,所以我们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在防虫治病方面加强措施。谢谢大家。

2024-03-05 12:12:31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后过渡期的第四年,请问部长,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得怎么样?下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特别是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哪些思路和举措?谢谢。

2024-03-05 12:45:50

唐仁健: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是党中央给“三农”战线立下的第二条底线,第一个是粮食安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是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牵挂的大事和要事。最近这三年,也就是实行过渡期以来这三年,我们保持过去的力度和劲头,也就是标准不降、措施不松、力度不减,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没有发生整乡整村的返贫。

有几组数据和情况跟大家可以简单报告一下。一是去年832个脱贫县所有的农民包括脱贫人口,他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6396元,近三年每年年均增加都在1200元左右。另外,他们收入的增速高于全国农民的平均增速。二是脱贫劳动力每年务工就业规模都保持在3000万人以上,这样就能保住现在68.7%、大概快70%的收入大头,只要有意愿、只要有劳动能力,每个脱贫家庭都有一个人以上实现了就业。三是832个脱贫县,每个县现在都已经培育形成了大概2到3个以上的特色主导产业,这些产业现在90%以上的脱贫户都参与其中,能够分享收益。

从总体来讲,经过这么三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大家可以放心的、比较完善的,早发现早帮扶、动态消除风险的有效机制和办法。下一步,我们要更多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请大家注意是要“衔接”,不是仅就巩固说巩固。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总书记讲,我们的使命就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怎么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怎么做好巩固之后还有拓展的文章,怎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总的我想是这样,按照二十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刚才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和要求,学习好运用好20年前总书记在浙江的时候亲自谋划推动首创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我们简称“千万工程”的经验。现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理念、思路和方法,在“千万工程”的经验里面全可以找到,所以我们要把这些理念、思路和方法全方位运用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各环节和各方面。

具体来讲,结合一个时期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工作要求,我想,核心或者关键是不是把握好这三点:

第一,把正出发点。就是我们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乡村建设一定要明确,这是为农民而兴、为农民而建,而不是为别人,更不是为各级干部。所以我们在谋事情、作决策的时候,一定要真正搞清农民的真实需求和诉求是什么,摸清他们的真实意愿和意图是什么,不能自己拍脑袋,搞那种所谓主观主义的“一刀切”,搞那种形式主义的图虚名。有的地方出现盲目建亭台牌坊、打造“盆景”,有的地方可能还搞“人草大战”等等,这些都是不行的。乡村振兴要由农民说了算,由他们来定,我们进行鼓励、发动和引导,做好这个工作就行了。所以包養总书记在二十大上明确要求,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这也是题中的应有之义。

第二,把住关键点。这个关键是什么,就是“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这是总书记前年对农村厕所革命作出的重要批示,现在看对整个乡村建设、乡村振兴也是完全适用的。

第三,把好落脚点。按以上的目标和原则落下来到底干点什么事?就是总书记在四川等地考察的时候反复强调的一句话,“聚焦群众反映强烈、能抓得住、抓几年就能见到成效的几件事”。各地的情况、条件、内容是不一样的,我们就列好任务清单,建好项目库,咬准目标,一件一件办下去,办一件成一件。我想这样几年下来,几个五年规划期下来,积小胜为大胜,一定能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谢谢大家。

2024-03-05 12:46:08

主持人 曲卫国:

谢谢唐部长。下包養網面有请第四位部长,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张玉卓主任。

2024-03-05 12:46:59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 张玉卓:

大家好。

2024-03-05 12:47:11

主持人 曲卫国:

请大家提问。

2024-03-05 12:47:39

经济日报记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2024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请问今年国资委将如何指导中央企业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谢谢。

2024-03-05 12:48:05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 张玉卓:

谢谢你的提问,也感谢各位媒体界的朋友长期以来对国务院国资委和国资国企的关心支持。今天上午李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听了以后觉得这个报告是高举旗帜、求真务实、催人奋进的。其中,对国资国企方面安排部署内容比较丰富,包括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做强做优主业,国有企业增加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还包括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所有这些最核心的是推进高质量发展,这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我想用三个字来讲中央企业今年准备怎么推进高质量发展,那就是“高”,就是高水平的协同;“质”,就是质的有效提升;“量”,就是量的合理增长。我主要从这三个字和大家交流一下。

我先讲“量”。这方面,中央企业去年成绩是不错的,实现了销售收入40万亿,增加值10万亿,利润2.6万亿,都实现了稳定增长。特别是在投资方面,我们充分发挥投资的调节作用,去年中央企业总投资6.2万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09万亿,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10%。这里面投资增长的速度比较快,去年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2%,全国是3%,我们以比全国高出大约8个百分点的投资增速,实现了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初步统计,拉动社会投资超过10万亿。今年头两个月,形势持续向好,一些重点行业表现好,比如中央企业的社会售电量增长13%,汽车销售量增长15%,水运集装箱的量增长17%,特别是航空、物流运输同比增长了59%。这说明经济持续向好的态势在巩固,对做好今年国资国企的工作,我们是充满信心的。

我再从“质”上讲。我们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最主要的就是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一方面,要提高核心竞争力。首先是提高各方面的效率,提高资本效率,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还要提高科技产出的效率。我们的导向是,企业一定要建立追求价值、创造价值的理念。我们淡化了对规模的考核,比如说,有些企业过去追求500强排名,但500强实际上是指销售收入“500大”,我们现在要朝着做强做优的方向来努力。另一方面要增强核心功能。中央企业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必须在承担国家责任,为老百姓做事方面做更多的工作。中央明确“三个集中”,就是要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我们的目标是,使得中央企业与“三个集中”相对应的资产,能够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有效提升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功能。

第三个是“高”。主要是讲协同,高水平的协同。中央企业去年采购量13万亿,通过采购直接拉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200万户。近期,我们启动了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计划,发布了1000多项清单,和5000多家企业建立了深层次合作关系,今年将作为一个常态化工作,经常公布一些产业链共融名单,推动各类所有制企业协同发展。所有这些都需要有一些好的政策。从国资监管来讲,主要是要激励企业大胆创新,破除一些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比如新能源汽车,国有汽车企业在这方面发展还不够快,我们调整政策,对三家中央汽车企业,进行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单独考核。因为我们注意到,汽车行业全世界都是这样子,燃油车在还很有优势的情况下,企业布局新能源汽车,一开始投入会比较大,如果对它考核当期利润,就不太容易去全速推进,我们出政策就是要破除这个障碍,考核它的技术,考核它的市场占有率,考核它未来的发展。再比如,像人工智能,有数据的共享问题,有数据基础设施共享的问题,有你也建、我也建,建了很多计算中心、数据中心的问题,现在就是要把这些协同起来,以高水平的协同来推动高质量发展。谢谢。

2024-03-05 12:48:19

南方都市报N视频记者:

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请问国资委对推动央企强化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布局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哪些考虑?谢谢。

2024-03-05 13:07:16

张玉卓:

谢谢。刚才在听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我认真读了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一段,讲了三个层次,第一个讲产业链,第二个讲了产业的提升,特别是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三个讲了数字创新。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新质生产力,讲了这三段。新质生产力这个理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原创性成果,我们也在学习领会和实践过程当中。我理解,主要还是要把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创新和质优是重中之重。我也想用三个字来讲今后中央企业怎么样发展。

第一个是“源”,技术源头;第二个是“升”,产业升级;第三个是“态”,产业生态,合起来就是“源”“升”“态”。

首先,技术要有来源。应该说,这些年中央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加大投入,刚才阴部长跟大家介绍,全国的研发投入去年是3.3万亿,其中中央企业的投入是10660亿,接近全国的1/3,我们的研发投入强度,如果以增加值来计的话,是10.2%,全国是2.64%。所以说,中央企业在研发投入上是不遗余力的,相应的,也有很多标志性成果。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点到国产大飞机、国产大型油轮,讲到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第四代核电技术,这些都出自中央企业。这些是多年布局的结果,未来一定要更加强化自主创新,加大投入。对中央企业来讲,要做到“顶天立地”。“顶天”方面,中央企业做的是比较好的,大量的大科学工程、大的一些成果都出自于中央企业。但是在“立地”,特别是在底层技术、根技术方面,还有不小差距。去年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中央企业投入了600亿,占研发投入比重接近6%,但这还是不够的。我们鼓励中央企业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力度,特别是加大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投入。对于技术源头,中央企业要坚持开放创新,不能关起门来,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中央企业在国外一共有330家研发中心,同时也要和国内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头部民营企业和创新型民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要通过开放创新和自主创新,真正把“顶天立地”立起来,这是解决新质生产力的技术源头问题。

第二个,有了技术源头,最主要的是要推进产业升级。一方面,中央企业在传统产业方面布局是比较多的,现在要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进行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效率。这方面有不少标志性成果,我们有100多个智能工厂,近期一些中央企业与华为合作,煤矿井下可以实现自动化、无人化、智能化,井下采煤工作面上就不需要人了,可以实现本质安全。我们还启动了人工智能+行动,人工智能“+”的行业,很多都是传统产业,通过我们的大模型解决行业的问题、解决企业的问题、解决垂直领域的问题。另一方面,产业升级一定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13%,中央企业统计下来还不错,27%左右,但还需要加大布局,去年的投资增加了32.1%,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的占比要达到35%,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可控核聚变等方面要提前布局。

最后就是创新生态,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态要靠大家一起来营造,中央企业要开放。要摒弃过去一些落包養網后的理念,比如短期投资、短期收益,过去有的追求规模,有的追求脱实向虚,挣快钱。现在明确要求中央企业一定要树立在新质生产力上有所作为的理念。我们的劳动者是具有先进水平的劳动者,我们掌握的劳动资料是最先进、最好的劳动资料,包括数据在内,现在中央企业也都具有非常丰富的场景。发展新质生产力,最终要靠人才,现在中央企业有120万科技人才,有大量的创新型企业家。我们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优秀企业家精神,要鼓励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敢于走最难走的路,敢于攀登最高的山峰,敢于攻克最坚固的堡垒,以我们实实在在的作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2024-03-05 13:07:40

主持人 曲卫国:

谢谢张主任。媒体朋友们,今天上午的采访活动就到此结束,大会新闻中心将于3月8日上午继续举办“部长通道”,敬请关注,谢谢大家。

2024-03-05 13:08:52

线上线下多措并举助力查包養經驗节后就业_中国网

2月29日,求职者在宁波市江北区一场线下招聘活动现场求职登记处登记。包養網

近期,宁波市江北区聚焦节后稳用工促就业,在全区各街道(镇)、商圈、人力资源市场、零工市场等地推出形式多样的线下招聘活动,并运用“互联网+就业”模式在线上开办专场直播带岗招聘会。2月份以来,江北区已举行线上线下包養各类招聘活动21场,提供就业岗位包養網20922个。

新华社包養包養網者 江汉 摄

<  1  2  3  4  5  6  7  

浓浓的查包養經驗农味,满满的干货——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网

回顾2023年成绩,粮食产量交出“1.39万亿斤”的答卷,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跑出8.4%的增速,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超过3300万……

部署2024年工作,提出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目标,在全国实施三大主粮生产成本和收入保险政策,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补助水平,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3月5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上,李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农味浓、干货足、政策含金量高,迅速引起代表委员热议。

“三农成绩确实来之不易”

回顾总结去年工作时,报告指出“成绩来之不易”。开幕会后,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专门解读了这6个字。

“三农成绩,确实是来之不易!”接受记者采访时,很多代表委员都表示,去年三农战线交出一包養份亮眼成绩单,背后克服了巨大的困难,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今年更要鼓足干劲,俯下身子踏实干!

作为一名棉花育种工作者,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邯郸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中心主任杨保新当前最关心的是怎样加强盐碱地综合治理。“去年粮食产量创了新高,很不容易!”杨保新告诉记者,棉花虽然不是粮食作物包養網,但却具有明显的抗旱、耐涝、耐盐碱能力,是盐碱耕地改良包養網 花園的先锋作物。“以种适地”,选育耐盐碱作物十分关键,对提升粮食产能意义重大。履行代表职责,他建议加大新品种研发力度,开展技术攻关,推动省级相关项目向盐碱地区基层科研院所下沉;回到本职工作,杨保新表示将力争早日培育出适应性强的新品种,满足不同地区棉花生产对抗旱耐盐碱品种的不同需求。

“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推动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全国人大代表,湖南湘佳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喻自文从“来之不易”的经济社会发展成绩中体味到了三农的分量,也感受到了本届政府对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高度重视。从农村起家,在农业扎根的喻自文,表示将依托企业的全产业链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特别是把“公司+农户”的模式打磨得更完善,让农户的腰包鼓起来、日子富起来。

“报告每一条都言之有物”

“既细又实!”开幕会后,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东丽区华明街胡张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理事长杨宝玲对着报告念了又念,感慨道,“每一个人,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能在报告中找到方向和方法。”

平实朴素、言之有物——这是代表委员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普遍感受,尤其对今年的工作部署,大家感到“每一条都言之有物,每句话都沉甸甸的”。

“你看,今年工作任务第八项,提到要推动城乡融合,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杨宝玲指着报告,几乎把这部分内容逐字逐句全念了出来。之所以格外关注这个方面,她解释说,一方面自己所在的胡张庄村正是城郊村,另一方面自己带来的建议也与城乡融合相关:“城乡结合地区应该一体设计、一体规划、长短板互补,就像总理所讲的那样,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补助水平”——“90后”代表宁芬芳听到报告中的这句话时,兴奋得不得了!宁芬芳所负责的湖南慈利县芬芳种养专业合作社地处山区,迫切需要建设高标准农田。“分组讨论时,我得多说一说我们村的情况。”宁芬芳说,她们村代表了不少的山区村,她深知,也坚信:投资补助水平提高的每一分钱,都将肥沃村里的每一分地。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两句话意味着居民医保财政补助达到每人每年670元,意味着1.7亿多老年人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一下子提高了近20%。

“可见本届政府今年对基层医疗和农村养老的投入力度之大!”从业20多年的乡村医生,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七坊镇社区医院医生韦小丽真切地感受到了民生承诺、民生礼包背后的执政为民理念,她告诉记者,这让她对改善基层医疗条件、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诊疗水平充满了信心!

“我们走的路是正确的”

“报告讲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讲了那么长一段!”开幕会后许久,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靖江市新桥镇德胜中心村党委书记杨恒俊仍然难掩激动之情,“让我备受鼓舞!”

杨恒俊所在的村子,这两年通过走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建成了农产品展示区、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推动名特优农产品“触网”,走上了产业化发展之路,农业效益有了大幅提高,这也让他深刻体会到报告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的价值。“我们村将继续深耕产业发展之路,特别要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不断提升‘德胜村’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文罗镇政府副镇长、五星村党总支部书记黄丽萍所在的五星村,短短几年时间里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不到4000元增长到现在的1.8万余元,主要得益于种植芒果。“乡村产业,关键在富民。只有富民,才能把规模做大,只有富民,大规模才有大价值。”黄丽萍说。

“报告对于民生各个领域的问题几乎都涉及到了,特别是对于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部分,不仅让我觉得有力度,更感觉非常温暖。”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崇左市高级中学副校长黄花春一直关注着边境地区义务教育和城乡一体化发展问题,她看到了近些年偏远薄弱地区教育设施和办学条件的明显改善,也注意到了在师资水平和教育数字化转型方面还有所欠缺,而今年报告关于教育体系建设方面的内容中,“高质量”三个字一下子击中了黄花春的心。

从陕西延安来到首都北京,全国人大代表、甘泉县桥镇乡桥镇村党支部书记樊九平,亲眼目睹了革命老区乡村近些年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亲耳听到了今年三农工作的重点,亲身感受到乡村全面振兴铿锵的步伐。“我觉得我们走的路是正确的,我们的旗帜是鲜明的。”樊九平握了握拳说,“我为今年政府工作再上一个台阶加油,也为让我们村变得更好加油!”

(采访组成员:李飞 毛晓雅 朱凌青 梁冰清 刘诗麟 刘包養網硕颖)

冰雪经济红火 大江南北的冰雪故事愈发精查包養彩_中国网

图①: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的西岭雪山风光。
  四川省成都市文旅集团供图
  图②:登山爱好者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岗什卡雪峰攀登徒步。
  本报记者 贾丰丰摄
  图③: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云顶滑雪公园,滑雪爱好者正在滑雪。
  柯 洋摄(人民视觉)
  图④: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黄龙景区的冬日风光。
  四川省文旅厅供图
  图⑤: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一滑雪场内,一个小朋友正在体验滑雪魅力。
  冶雅婷摄(人民视觉)
  图⑥:穿行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的林海雪原列车。
  刘兆明摄(影像中国)
  图表数据来源: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

攀登四川省大邑县西岭雪山,感受“千秋雪”的浪漫;走进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冬奥场馆,体验冰雪运动的快乐;乘坐民俗列车北上包養追雪,赏冰天雪地、品文化大餐;冬游青海湖畔,观大山大川、寻乡土雪韵……近段时间,不少地方冰雪消费升温,冰雪经济红火,冰雪旅游供需两旺、热力十足。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深入挖掘冰天雪地蕴藏的巨大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定能让“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更加巩固,大江南北的冰雪故事愈发精彩。

——编  者  

壮大品牌效应,河北——

冬奥赛道新魅力

本报记者  邵玉姿

冬季到河北,登临长城,欣赏气壮山河的冰雪风光;漫步海滨,感受银装素裹的别样风情;奔赴群山,畅享疾驰而下的冰雪乐趣……依托区位优势,河北冰雪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新雪季到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整合冰雪旅游资源,推出冰雪旅游精品线路,利用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留下的丰富资源,全面提升冰雪旅游产品和服务。

位于河北省西北部的张家口市崇礼区,是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的举办地,这里不仅有如画的风景,更有激情澎湃的冰雪运动。这里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崇礼滑雪旅游度假区,共建成云顶、太舞等8家滑雪场,拥有高、中、初级雪道175条总长166公里,吸引众多滑雪爱好者。

登上崇礼之巅,俯瞰冬奥场馆群,远眺北国风光,然后顺着雪道从山顶疾驰而下,在太阳下与皑皑白雪共同飞舞。这个雪季,来云顶滑雪公园体验“冠军赛道”,是许多滑雪爱好者的愿望。北京冬奥会期间,这里举办了自由式滑雪及单板滑雪空中技巧等6个项目的比赛。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竞赛场馆之一,云顶滑雪公园是唯一一个依托现有雪场改造的雪上竞赛场馆。目前,平行大回转、障碍追逐、坡面障碍技巧“降维”的冬奥同款地形公园,已对大众开放。U型场地、雪上技巧、空中技巧赛道则为国家队提供训练保障。

据介绍,2023年,崇礼区共接待游客724.5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6.97亿元。“新雪季,我们还准备了雪上电音节、交响音乐会、雪地摩托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让前来游玩的游客感受不一样的旅程。”崇礼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韩晓玉表示,接下来,将依托崇礼冰雪旅游资源集聚优势,持续提升冰包養雪旅游热度。

依托“暖雪”资源,四川——

蜀山玩雪好安逸

本报记者  王明峰

“忆在西州遇雪时包養網心得,绣筵处处百花围。”古往今来,蜀山冰雪寄托了无数浪漫诗意。四川地跨高原、丘陵、盆地等多个地貌单元,地热温泉资源丰富,拥有独特的“暖雪”资源,是全球低纬度冰雪观光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四川深入贯彻落实“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开发冰雪旅游精品路线和产品,建设一大批高品质冰雪观光景区。

冬季的318国道(四川段),沿途经过成都市、雅安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等,点缀着冰川、雪山与天然温泉,分布着大量复合型冰雪旅游胜地。沿着国道来到阿坝九寨沟,只见坡峦上玉树琼花、银装素裹,沟谷间绿水清波、飞瀑流辉。白雪和蓝天映衬出耀眼的光辉,叠瀑与玉树演绎着跌宕的风姿,山峦与彩池变幻着奇异的形色。离此不远的黄龙景区静谧如梦,大雪中的彩池更加明艳透亮,水流幻化成美丽的冰瀑。

不久前,成都冬季冰雪温泉旅游季在大邑县西岭雪山启幕。“窗含西岭千秋雪”,位于成都市大邑县的西岭雪山素有美名。雪山最高峰大雪塘,海拔5300多米,终年积雪不化,景色壮观。如今的西岭雪山也是首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西岭雪山景区还与山下花水湾古海水温泉联动,山上滑雪,山下泡温泉,形成‘一冷一热’‘一动一静’的独特旅游体验。”大邑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位于眉山市洪雅县境内的瓦屋山,山形如桌子一般。深冬,冷杉和云杉被寒风吹过,树枝上附着的冰雪犹如千万朵梨花争相开放,瓦屋山成为晶莹剔透的“琉璃世界”。冬日也是在瓦屋山观赏云海的最佳时节,包養網排名山顶时不时就会出现壮阔的“云海奇观”。如今,瓦屋山凭借其丰富的冰雪资源和创新的旅游产品,已成为“冬游四川消费季”的重要目的地。

近年来,四川重点推出一批“冰雪+民俗风情”“冰雪+温泉度假”等冬季旅游特色产品。据介绍,2023年11月至2024年3月,四川在全省范围开展主题为“赏蜀山冰雪·享攀西暖阳”的“冬游四川消费季”活动。同时,四川将举办各类文艺展演展播、文化惠民演出、群众文化活动等1800余场,各类营业性演出570余场。“冬游四川,‘冷资源’迸发的‘热活力’让我们感受到与北方完全不同的冰雪体验,果然安逸得很。”游客杨女士表示。

探索高原特色,青海——

山川冬景多旖旎

本报记者  乔  栋

“夏天看山,冬天观雪。”腊月里,在青海省海东市平安驿旅游小镇,游客熊凯推着冰车,带着孩子正在冰面上嬉闹游玩。“我早就做好了攻略:下午玩冰上运动,晚上住在小镇民宿,吃完柴火鸡,再去欣赏冰上‘打铁花’,第二天老街上逛一逛、喝个‘盖子’茶,这个周末很充实。”

冰雪旅游,在青海省已火了挺久。说到体验感最强的,当数滑雪运动与冰上项目。得益于大山大川的自然地理环境,青海的雪山资源丰富。据青海省体育局冬季户外赛事中心主任李卫东介绍,青海有16家滑雪场,“每到冬天,不少滑雪爱好者就前来滑雪,带动西宁、海东等地消费。”不久前的元旦假期,来自西宁的户外爱好者付江和朋友来到岗什卡雪峰进行攀登。位于门源回族自治县境内的岗什卡雪峰是“国家滑雪登山训练基地”,到了冬天依旧热度不减,门源已举办多届“岗什卡国际滑雪登山交流大会”。李卫东介绍,除了岗什卡雪峰,青海玉树境内的玉珠峰也在积极打造攀登小镇,“2023年被‘雪山攀登’吸引而来的游客近万人。”

作为青海的名片,冬季包養網的青海湖虽然冰封,但仍有诸多游客慕名而来。走到湖边,只见层层叠叠的碎冰堆砌在湖边,晶莹剔透。刚察县文旅局副局长贾振斌介绍:“我们启动‘冬游海北’系列活动,游客可以近距离感受冬天的青海湖。”

青海结合特色民族文化的冰雪旅游正成为新看点。1月15日,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举办了冬季那达慕暨首届冰雪文化旅游节。当天,不仅有雪地踢毽子、雪地骑马射箭等活动,还有冰雪文化墙、十二生肖花灯等文化元素丰富的冰雪展。

新雪季,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围绕“河湟民俗文化”“河湟古道冰雪”等主题,推出11条冬春季精品旅游线路,其中既包括串联沿线自然风光的“滑雪路线”,也包括湟源的宗家沟景区大型冰瀑、冰挂景观等“冰雪风光路线”,还有包括湟源排灯、酥油花灯会等民俗表演的旅游线路。据介绍,从元旦假期到春节假期,青海省共推出冬春季文化旅游体育活动200多项。

 串联沿途风景,黑龙江——

  民俗列车让人迷

本报记者  祝大伟

“乘着火车,玩转冰雪”。近年来,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动黑龙江省重点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体育、冰雪赛事等项目,积极推进“专列+文旅”融合发展,开设多趟民俗列车,为广大游客开辟更多有吸引力的“冰雪之旅”,辐射带动沿线文旅产业提质升级。

乘着灯光璀璨的夜色,K7041次列车从哈尔滨出发,一路向北,驶向广阔的林海雪原,经过18个多小时抵达终点漠河。“车厢总是爆满。”列车长穆山山在这1200多公里的铁路线上已经跑了20多年。

传统年画、喜庆窗花……都布置到了民俗列车的主题车厢里。一路上,乘客在车厢内参与剪纸、包饺子等民俗互动活动,还可以换上东北花棉袄等特色服饰,品尝冻柿子、冻梨等特色美食。

体验民俗,赏冰乐雪,民俗列车把东北农家味儿搬进火车,让车内车外都是风景。“一路冰雪画廊。”南方游客张女士这样总结自己的冰雪列车之旅。沿着民俗列车行驶的线路,游客可以观哈尔滨城市冰雪的美轮美奂,看松嫩平原变广袤雪原,穿过大兴安岭林海,一路奔向漠河。“一趟民俗列车串联起独有的冰雪风景。”这一冬的旅游热,让穆山山对自己值乘的列车“刮目相看”。

据介绍,目前,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探索旅游列车市场化运行模式,除了民俗列车,还开行牡丹江、伊春、漠河等方向的多个定制化主题旅游列车,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12日 06 版)


蟳埔女的生活变化:网红热潮下的新“讨查覓包養價格海人”_中国网

包養中新网泉州3月8日电 (吴冠标)“明天农历正月廿九,是蟳埔‘妈祖巡香’包養網的大日子,这几天我们店里‘簪花围’的预约都排得满满当包養網当。”“三八”国际妇女节当天,蟳埔阿姨黄淑惠依旧忙得不可开交,在她的巧手下,一个个美丽的“头上花园”被编织而成。

走进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的蟳埔村,无数远道而来的游客们头戴“簪花围”,身着与当地蟳埔女一样的服饰,或游览,或拍照,或购物,全村仿佛成为一片流动的“花海”。

从2023年初当红明星赵丽颖以一组头戴“簪花围”的照片引爆网络、带火蟳埔女文化开始,“簪花围”持续“出圈”。面对“簪花围”热潮,黄淑惠的女儿黄培娜抓住时机开了一家小小的簪花店,母女俩一起为游客“簪花围”。

7日,蟳埔女黄淑惠正在为游客“簪花围”。 中新网记者 张斌 摄

“以前我们家主要做海鲜生意,但妈妈的簪花技术是村子里出名的。”黄培娜说,她在店里一般负责给母亲打下手,帮顾客搭配衣服。“‘簪花围’热潮带给蟳埔的改变真的很大,越来越多村民从渔场转战商场。”

正如黄培娜所言,如今,许多蟳埔女从售卖鱼货转入民俗、文创、餐饮等领域,成为新“讨海人”。

蟳埔村中,蟳埔女服饰店、民俗体验馆、传习所、研学社等招牌随处可见,勤劳能干的蟳埔女们或是凭借簪花手艺为游客“簪花围”,或是当化妆师、厨师等等,服务着来自天南海北的客人。

刘淑莲是蟳埔女中少见的摄影师,为游客记录下一个个美好的画面,是她每天最快乐的事。“我家传承着蟳埔抓蟹船造船技艺,于是我们把复古蟳埔抓蟹船作为拍摄背景,抓蟹船鲜艳亮丽,极具蟳埔特色,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合影。”

7日,蟳埔女刘淑莲在蟳埔村口为游客拍照。 中新网记者 张斌 摄

在刘淑莲眼中,“簪花围”热潮不只改变了自己的工作,也让家族传承的造船技艺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在抓蟹船边拍的每一张照片,都是在给蟳埔抓蟹船做宣传,这同样是一种传承。”

不过,许多像黄淑惠这样的蟳埔女对此次热潮也有着自己的忧虑。“蟳埔女是福建三大渔女之一,我和女儿在包養網 花園簪花之余依旧从事着海鲜生意,是否完全放弃渔业对我们而言是个艰难的抉择。”

黄淑惠表示,簪花的经济收益确实高于以往卖鱼货、挖海蛎,为了不让“簪花围”变成“一阵风”,她们也会以更贴包養網心、更优质的服务提升游客体验,希望“簪花围”和蟳埔村能从“网红”变“长红”。

浙江诸暨:校园开启乡土劳动查包養經驗教育课_中国网

11月22日,学生在赵家镇花明泉村明乐果业实践基包養地帮助果农晒香榧。

当日,浙江省诸暨市赵家镇初级中学组织学生包養行情到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开展“榧趣包養”乡土劳动教育课,包養網学生在村民的指导下分工合作,参加割稻、打稻、收番薯、刨番薯丝、晒香榧等农业生产劳动,感受榧乡秋季的丰收快乐。

包養網年来,赵家镇依托香榧产业资源优势,设立“榧趣”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按照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四季农事突出“乡味”,让学农助农实践成为赵家镇中小学生的基层劳动教育课程。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查包養app积极行动_中国网

“南极冰川这位‘沉睡的巨人’正在醒来,世界也必须认识到这一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以下简称“COP28”)举行前夕,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目睹了气候变化对南极大陆的影响,发出这样的警告。

2023年,全球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气候变化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影响,寻求共同的应对之道越来越迫切。

向国际社会发出中国声音

当地时间11月30日至12月13日,COP28在阿联酋迪拜举行,这是有史以来参会规模最大的一次气候变化大会。

经过两周多的谈判,COP28就《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减缓、适应等多项议题达成“阿联酋共识”。中国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向国际社会发出了强有力的积极信号,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开启了全球气候进程的新篇章。

COP28举行期间,中国角围绕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绿色低碳发展等内容举办100余场边会活动,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冰川融化是气候变化的直接反映,全球变暖导致冰川加速消融,是全球面临的危机。中国政府已经采取行动,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在“冰川记忆:见证气候危机”主题边会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说。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田成川介绍,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将启动为期3年的“冰川记忆:全球探访”活动,联合有关机构,组织探访全球代表性冰川,通过科学探索、影像传播等方式,推动全社会关注冰川,积极探索解决方案。

企业是实现“双包養碳”目标、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力量。

COP28举行期间,在“中外知名企业家可持续发展对话会”上,蒙牛集团执行总裁李鹏程表示:“面对全球变暖的严峻形势,包養如何有效减少碳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乳业必包養網须回答的课题。”

在COP28期间发布的《2023企业气候行动案例集》中,蒙牛集团“乳业全产业链能源变革-绿能应用项目”入选,这一项目围绕产业链上下游,推进绿能供应微网建设,提升乳制品全生命周期绿能用量,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展示了中国企业的绿色行动力。

在“讲述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故事暨全球低碳城市和城市群气候治理”主题边会上,英文宣传片展播、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故事分享、城市和城市群气候治理专家对话精彩纷呈,多角度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行动。

中国环境出版集团总经理总编辑助理,《环境保护》杂志社社长、总编辑郭媛媛告诉记者,中国环境出版集团通过书刊出版、数字化传播、生态文化活动等方式,真实、立体、全面展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与成效,向世界讲述美丽中国故事。

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3年度报告》,详细介绍了2022年以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新进展,反映了重点领域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碳市场建设、政策和支撑保障以及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进展。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表示,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调整,采取节能提高能效、建立完善市场机制、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积极进展,2022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超过51%,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7.5%。

在COP28举行期间,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联合发布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报告,系统梳理了中国在顶层设计、地方试点、行业脱碳及全民参与共十个方面的务实行动,对外展示中国落实“双碳”承诺的进展,汇聚最佳减碳实践。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告诉记者:“我们在梳理和盘点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数字,比如,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800万辆,全球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大地上,60%以上的动力电池都是由中国生产供应的。中国在落实‘双碳’承诺中所采取的举措,为全球碳减排作出了积极贡献。”

两山夹峙,嘉陵江畔,华能重庆两江燃机发电公司二期项目现场,钢筋林立,机器轰鸣,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工作。“项目将使用燃气机组燃烧天然气发电,低碳环保、启停灵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工程项目进展顺利,离不开金融保障。2022年9月,重庆两江新区气候投融资国家试点启动,华能重庆两江燃机发电公司二期项目纳入国家气候投融资项目库,获得中国银行3亿元低息贷款,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保障资金需求。作为重庆首笔气候投融资贷款兑现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28.5亿元,年发电量约58.3亿千瓦时,可节约标煤8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0万吨。

2022年8月,23个地方入选中国气候投融资试点。夏应显介绍,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开展一年多来,取得积极成效,试点地方将试点任务纳入地方发展战略规划,在工作机制、标准体系、产融对接、创新示范等关键环节发力,通过加强降碳减污协同创新,实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步推进。

截至今年6月底,试点地方储备近2000个气候友好型项目,涉及资金近2万亿元;获得金融支持项目108个,授信总额545.63亿元,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助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不仅推动本国的绿色低碳发展,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重要贡献。

近年来,中国通过合作建设低碳示范区等方式,为非洲国家、小岛屿国家、最不发达国家等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务实支持,帮助应对气候变化。

夏应显介绍,截至2023年9月,中国已与40个发展中国家签署48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累计合作建设4个低碳示范区,开展75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举办52期能力建设培训班,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2300余名气候变化领域的官员和技术人员。

位于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卡洛特地区的卡洛特水电站,是中巴经济走廊首个水电投资项目。2015年以来,一批批来自中国的建设者把中国技术和绿色理念融入项目,历时7年多,将卡洛特水电站从构想打造成了杰赫勒姆河上的“绿色明珠”,不仅为当地数百万人提供清洁电能,也进一步提高了巴基斯坦清洁能源占比、优化能源结构,助力当地绿色发展。

在COP28期间,能链智电在位于迪拜商会中国创新中心的专题展厅开幕,多款创新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在现场展示,包括自主研发的充电机器人、大功率超级充电桩、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等,吸引众多外国客户前来参观洽谈。

不久前,能链与迪拜商会中国创新中心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这将加强双方在可再生能源和绿色产业的人才和技术交流,帮助阿联酋可再生能源和绿色产业发展。

在应对气候变化中,中国始终是积极的倡导者和务实的实践者,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注入中国动力。

在COP28中国角举办的第十一届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高级别论坛上,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主任迪马·哈提卜表示,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对发展中国家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尤为重要,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发展中国家加强气候变化合作提供了一个良包養網排名好的平台和机会,做出了表率,起到了示范作用。

老挝自然资源与环境部长本坎·沃拉吉说,中国在利用绿色低碳能源方面已成为全球引领者,同时也是南南合作的积极实践者和支持者。老中合作建设的万象赛色塔低碳示范区是环境友好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样本,在减少能包養源消耗、碳排放、化石燃料使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