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占全球清洁能源发电量的1/3 全球查甜心包養網核能发展迈出稳健步伐_中国网

据路透社报道,国际能源署近日发布的报告预测称,2025年全球核能发电量将创历史新高。全球正在加速向清洁能源转型,核能等低排放能源将成为未来3年全球新增电力需求的重要解决方案。

约占全球清洁能源发电量的1/3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动力堆信息系统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31日,全球运行中的核电反应堆为413座,核能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重约为10%,占全球清洁能源发电量的1/3左右。

德国《世界报》网站报道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多国宣布将加快发展核能发电,致力于到2050年将全球核能发电量扩大到当前的3倍。

亚洲核电装机容量呈现持续增长,成为全球核能发电发展的生力军。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亚洲核能发电量增长10%,达10年来最高水平。自2005年以来,亚洲总共有70座反应堆并入电网,运行容量达63.6吉瓦。

据西班牙《公众》日报网站报道,中国在核能发电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核反应堆建设能力处于世界前列。同时,中国对境内核包養能发电项目的审批极其严格,以此兑现核安全责任与承诺。

核能发电在欧洲电力系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作用。欧盟统计局2022年数据显示,欧盟13个成员国运行着103座核电站,核能发电量约占欧盟总发电量的25%。

据法新社近日报道,英国政府宣布“70年来最大规模的核电发展”计划,内容包括调研建造一座新的大型发电站、投资3亿英镑(约合3.82亿美元)生产先进的铀燃料以及进行“更智能的监管”。报道称,综合来看,这些措施将使英国核电装机容量在2050年之前翻两番,达到24吉瓦,可以满足英国1/4的电力需求。

美洲在核能发电领域发展步伐加快。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的新版《直至2050年能源、电力和核电预测》报告显示,2021年北美地区核电装机容量和总发电量为1.09亿千瓦和8580亿千瓦时,核能发电量在北美地区电力结构中的占比约为18%。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朱彤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能源问题与减碳行动都是当前世界关注的焦点议题。在双重挑战下,公众对核能发电的认识更加全面,成为推动核能发电项目落地的有利条件。多个国家宣布将核能发电作为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核电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逐渐彰显。

清洁稳定优势与掣肘增长挑战并存

核能发电在清包養洁性、稳定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从清洁性来看,与化石能源发电相比,核能在发电过程中不产生温室气体,碳排放量低。此外,核能发电稳定,利用小时数高。相较于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电,核能发电不易受天气、地区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称,为应对气候变化,世界各国愈发看中核能发电的清洁稳定优势。对于许多国家而言,发展核能发电是助力全球能源结构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现实选择。

朱彤分析称,当前全球能源格局处于深度调整中,核能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作用不容小觑。核能发电与能源结构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逻辑相互契合,能够有效助力实现净零排放目标。

尽管核能发电发展呈积极态势,但一些争议同样存在。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核能发电是电力可靠供应的关键,但核能发电容量扩增项目充满挑战。高精尖技术壁垒、高素质人才短缺、核能供应链中断、严格监管不到位、公众信任不足等问题掣肘核能发电行业规模快速增长。

积极探索新型核电技术

“核能发电是整体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正在推动核能发电与其他电力供给形式相互补充,共同包養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朱彤认为,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在发电源头上具有波动性、间歇性特点。核能发电应大幅提升其包養灵活性,提供可调节电力,弥补电力缺口。与其他清洁能源互为补充、协同发展将是核能发电未来的发展方向。

国际能源署报告称,发挥核能发电作用要推动技术创新,尤其要积极探索新型核电技术,如加快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的开发和部署,并鼓励向示范项目和供应链发展项目投资。

中国正在积极投入第四代核电站的建设运行。据西班牙《机密报》网站报道,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华能石岛湾核电站,2023年12月在中国山东省投入商业运行。第四代核电技术的主要特点是更加安全,高温气冷反应堆利用氦气而非水源进行冷却,避免了堆芯熔毁和放射性物质因故障外泄。同时,这将有助于在远离海岸的地方建造更多核电站,突破核电站建立的区位限制,为加强核能发电供给能力提供更多可能。

朱彤表示,加快核能发电高质量发展,首先要保证核能发电的安全部署,进一步完善透明、规范、有效的监管机制,制定和实施严格的安全标准。其次,要加强核能发电的调节能力,增加电力系统中的灵活性激励机制,构建多元化的可调度发电结构。最后,要提高核能发电的经济效益,着力降低投资成本,进一步提高核能发电竞争力。

徐令缘 冯煜雯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八大硬核举措绘就惠农强农富查包養經驗农“路线图”_中国网

2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2个中央一号文件。意见全文共6个部分,包括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提升乡村包養網排名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有三大亮点值得关注。”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春顶表示,一是定位了当前处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发展阶段,在已经取得良好成绩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农业强国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二是重点提到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三是系统部署八大硬核举措惠农强农富农。

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

△农产品展示。

今年一号文件强调,要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作为重要引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是主线,将贯穿到乡村全面振兴的各项工作。”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贾伟表示,文件提出“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这也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

“千万工程”发轫于21年前的浙江,由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调研、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浙江“千万工程”起步早、方向准、举措实、成效好,被当地农民群众誉为“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最受欢迎、最为受益的一件实事”,不仅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整体面貌,也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了先行探索和示范引领,各地都可学可鉴。

中央财副主任、中包養網央农办主任韩文秀表示,“千万工程”有着一整套系统成熟、行之有效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比如,从农民群众期盼中找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实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以系统观念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工作导向,锚定目标真抓实干,等等。这些经验不同地方都可学可鉴、长期管用。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具有深厚的实践支撑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有利于推动各地明确标准、聚焦任务,加大力度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搞上去。

“千万工程”经验怎么学?韩文秀表示,关键要从实际出发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因为我国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各地的自然条件、风土人情、发展水平、工作基础各不相同,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不能照猫画虎,不能脱离实际搞“一刀切”。必须紧密结合自身实际,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找准抓什么,明确怎么抓,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创造性开展工作,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不断取得乡村振兴的阶段性成果,让农民群众有更加充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两个确保”为底线 打好保障粮食安全组合拳

△土默特左旗北什轴乡恰台吉村农民在千亩有机水稻种植区内插秧。

去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和不确定性,如何保障粮食安全?

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文件要求,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能力、持续深化食包養網物节约各项行动。

“当前,我国粮食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态势没有根本改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中央财办副主任、中央农办副主任祝卫东说。

祝卫东表示,稳定播种面积,关键是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两个积极性。围绕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将重点从价格、补贴、保险等方面强化政策举措。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政策;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实现三大主粮保险全国覆盖、大豆保险有序扩面。

据介绍,今年还将多措并举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在种子上,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形成突破性进展。在耕地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和质量,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全面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底线要求。截至2023年底,我国超过六成的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消除了返贫风险,其余也都落实了帮扶措施,没有出现规模性返贫。

“防止规模性返贫既是重大的经济任务,也是重大的政治任务,必须持续用力,思想上不能松懈、工作上不能松劲。”韩文秀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强调搞好监测帮扶、强化产业和就业帮扶、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等三方面。

文件明确,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等重点地区,要进一步落实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对口帮扶等倾斜性支持政策,着力改善发展条件,增强发展能力。

统筹“三个提升”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乐兴镇莲花村的油菜花海。

此次一号文件将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明确为重点。

在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方面,文件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文件明确,要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优化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进农产品生产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协同发展,促进就近就地转化增值。支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加工产业园。深入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

李春顶表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农村产业发展的方向,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及农产品市场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创新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最终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农民增加收入。

贾伟认为,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将进一步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地方发展。2023年,农业农村部支持各地新建和续建特色产业集群包養,实现从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提高4000多元;支持新建和认定奖补农业产业强镇镇域从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值达2.6万元。培育乡村特色产业专业村镇4068个,实现总产值9000多亿元,推介199个产值超十亿元镇和306个产值超亿元村。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村)建设,2023年,农业农村部宣传推介256个美丽休闲乡村,发布“乡味”浓郁的109条精品线路和365个精品景点,累计推介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953个,打造了一批城乡居民休闲旅游“打卡地”,这种新业态促进了消费能力提升,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

在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方面,此次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增强乡村规划引领效能、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等举措。文件强调要从各地实际和农民需求出发,抓住普及普惠的事,干一件、成一件。

在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方面,文件从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建设平安乡村等方面作了详细部署。

推进“两个强化” 激发农村发展潜能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无人机照片)。

文件明确提出“两个强化”,即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重点是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乡村振兴增动力、添活力。强化农民增收举措重点是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支持农民持续增收致富,日子越过越好。

乡村振兴要靠创新驱动增动力、添活力。“要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激发农村各类要素潜能和主体活力,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中央农办负责人说,要优化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支持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扭住种子这个要害,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完善联合研发和应用协作机制。

他同时表示,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要启动实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坚守底线的前提下,鼓励各地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强化改革举措集成增效。

数据显示,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691元,实际增长7.6%,比城镇居民收入增速高2.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39∶1。乡村产业持续发展壮大,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预计达到20万亿元。

“也要看到,巩固农民增收势头面临不少困难挑战。”祝卫东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摆在突出位置,重点从挖掘产业经营增收潜力、稳定农民外出务工收入、拓展转移性收入、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等四方面着力。

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林下经济等家庭经营项目;健全全产业链监测预警机制,强化多品种联动调控,提升消费帮扶助农增收行动实效;同时,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的政策导向,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更好地带动农民参与产业发展、分享增值收益。

(文章来源:中国报道)

乡村振兴在行动|云南楚雄:乡村旧貌换查包養經驗新颜 写出诗和远方_中国网

新华网昆明2月25日电(罗春明 张玛睿 李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生态宜居是一项重要工作,推动乡村振兴,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美丽家园。

近年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不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环境大变样。年初,新华网采访团队实地探访了楚雄州多地的乡村,看见了其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上下的功夫,读懂了其中的“门道”。

紫溪彝村(1月3日摄)。新华网 李浩 摄

眼前,不止有花盛开

“村里变化太大了,这样好的环境,让我在老家待一辈子都行。”楚雄市紫溪镇宋村村民宋佳兴说。今年25岁的宋佳兴打扮十分时尚,过去他的形象与村里脏乱的环境格格不入,如今闲来无事,他也乐意出去逛逛,还开起了家庭客栈。

宋村党支部书记朱国祥看到像宋佳兴这样的年轻人愿意回来,感觉自己这几年的工作没白干。近年来,宋村持续开展庭院增绿、增美、增畅、增亮,在建筑物墙面、阳台、屋顶等开展立体绿化美化,打造有绿态、有绿韵的美丽新民居。“不仅如此,我们还充分利用闲置地块进行美化绿化硬化,给村民打造‘山水田园画’。”朱国祥说。

宋佳兴儿时村庄照片与现在村庄环境对比(1月3日摄)。新华网 李浩 摄

采访间隙,宋佳兴找出一张自己儿时的照片,照片里的他站在一块长满杂草、似是泥泞的土坡上。“小时候,雨天要趟着泥水去读书,街上垃圾多。现在,你让我再找照片里这种地方,根本找不到了!”宋佳兴说。

鲜花,不止盛开在一处。“我们村以前到处污水横流,垃圾多!”牟定县江坡镇江坡大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加新毫不避讳地说。而今,王加新有了底气,江坡大村不仅处处干净美观,鲜花在路旁和院子里盛开,还将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融入人居环境整治中,村子有了特色和生气。

走进江坡大村村民张国良的家中,便会被院子里满满的鲜花与果蔬吸引。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张国良带头拆除了自家的旱厕和猪圈,改造成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过去包養網我哪有心思种花?后来村里环境越来越好,我就想跟上村里的步伐,现在这些花越看越喜欢了!”在村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张国良,没想到自己在退休后又“浪漫”了一回。

江坡大村特色的村内美化工程(1月4日摄)。新华网 李浩 摄

乡村,藏着诗和远方

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楚雄州级财政安排资金600万元用于奖励评价结果排名靠前的3个县市,安排州级资金851万元用于43个“千万工程”示范村创建。纳入乡村振兴项目库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212个,总投资19329.59万元,谋划储备2024年度“千万工程”项目86个,计划投资21043.68万元。

自上而下的包養平台推薦投入,让美丽乡村不止美在表面,更美在产业和群众的“腰包”。如今,农文旅融合已经成为楚雄州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进楚雄的乡村,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禄丰市恐龙山镇侏罗纪新村,村如其名——其所在的区域内有国包養家AAAA级景区禄丰世界恐龙谷。包養近年来,该村不但因势利导,改善生态,建设成绿意盎然的“生态谷”,同时也结合地域特色,打造出独有的旅游魅力。

侏罗纪新村的恐龙墙绘(1月2日摄)新华网 李浩 摄

村中的壁画大多数都与恐龙有关,或是形态各异的恐龙形象,或是娓娓道来的科普漫画,与村内建筑、景观有机融合,同时,村内设置了许多恐龙元素的设施,不仅是村民休闲的场所,也是游客打卡留念的好去处——可以说,村子是“恐龙探秘之旅”中不可错过的景点。

禄丰市恐龙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邵莉蓉介绍,将侏罗纪新村由过去的“脏乱差”变为如今的“干净美”,并非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扮美环境的同时,当地注重产业多元发展,坚持按照“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的发展路径,打造集恐龙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滨水休闲、农业观光、乡村生态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生态文化全域旅游目的地。

随着村子的变化,当地村民的收入来源也发生了变化。在离村子不远的地方,村民李福成看中商机开起了一家餐馆,“现在两个月就能挣到过去一年的钱了,家里养的牛也成了烹饪的原材料。我们家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包養網相信等景区运作起来后,村子还能迎来更多游客!”

紫溪彝村长街宴(1月3日摄)。新华网 李浩 摄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句话用在楚雄的乡村旅游发展上,再恰当不过。

在紫溪镇紫溪彝村,有这样一句话,“二十年两搬迁越搬越好,一辈子跟党走无怨无悔。”说的便是该村村民于1994年和2013年,因支持当地建设历经两次整体搬迁,每次搬迁后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都更上一层楼。

“越搬越好!现在我们村已经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在紫溪彝村村民张艳琼看来,村里的旅游能做得这么红火,离不开村里近年来不断改善的人居环境。如今的她,不仅将房子出租给当地文旅项目彝乡长街宴,每年有4万余元的收入外,作为该项目的服务领班,每月还有3000多元工资,还可根据项目运营情况领取奖金和盈利抽成,“现在除了种地和外出打工,我有更多的选择了。最重要的是,我不用再抛下孩子背井离乡谋生了。”

据彝乡长街宴项目负责人普志强介绍,基于紫溪彝村的旅游资源,开发的极具彝族特色的长街宴颇受广大游客喜爱,营业以来接待众多国内外旅游团,不仅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也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拓展了当地群众的增收渠道。

经过多年耕耘,紫溪彝村连续取得多项荣誉。截至目前,共发展特色农家乐28家、小客栈5家、乡村民宿1家、小商铺6家,引进龙头企业5家,2023年旅游收入991.71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万余元。村民们过上了好日子。

制度,让乡村更美

为了更好地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江坡大村推行“十户一体”共建共治机制,将村内居住相邻的10户左右农户划分为一个网格管理体,其中选一人为户长,带头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了“乡风文明一起树、邻里守望一起护、环境卫生一起扫。”作为户长,张国良介绍,除了管好自家的院子和门前,也要让其他9户人家的环境变好,让村里能开起更多的花。

与此同时,江坡大村围绕“农村污水全治理、问题厕所全整改、人居环境全整治”等硬性指标要求,通过数字赋能建立“码上办”小程序,收集汇总村情民意和突出问题,由村“十户一体”工作站整理形成“问题清单”和“责任清单”限时督促整改,提升靶向治理的精准度,使得全村率先实现了旱厕全消除、垃圾全收集、污水全处理、人居环境全整治。

旧貌换新颜后的江坡大村(1月4日摄)。新华网 李浩 摄

不仅如此,村民们的心也渐渐栓得更近了,村民自发组织投工投材,将悬崖峭壁改建为“清风走廊”,将垃圾成堆的“脏乱差臭”地块,改建成村民休闲的区域,还自发栽下一棵寨心树,如今已是该村最美丽、最聚人气的地方……

广泛听取社情民意,是侏罗纪新村高效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方式。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不仅分别召开村民会议、户长会议、党员会议,对相关方案商议修订,还派出村民代表、党员代表、村民小组长、部分房屋拆改户长共80人次到州内省内考察学习,回来后集思广益,才确定了最终方案。侏罗纪新村令人欣喜的变化,正是基于这样一次次汇集民情民意的调研与讨论。

同样的,宋村多年来坚持“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将村庄规划纳入村级议事协商的重要内容,坚持党小组广泛发动、党员示范带动、村民同心联动,依托“绿美连心”小院会充分延伸网格管理,最大限度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起共商良策、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保、河有人护、乱有人治。

紫溪镇宋村航拍(1月3日摄)。新华网 李浩 摄

现在,楚雄州的人居环境整治做出了特色与成果,日渐美丽的村庄为村民构建起愈加幸福的生活。

未来,楚雄州仍将步履不停,打造更加宜居的乡村环境,到2025年,楚雄州要实现全州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明显提升,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新实效,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协同并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全面推进。(完)

浙江诸暨查甜心寶貝包養網:校园开启乡土劳动教育课_中国网

11月22日,学生在赵家镇花明泉村明乐果业实践基地帮助果农晒香榧。

当日,浙江省诸暨市赵家镇初级中学组织学生到包養網比較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开展“榧趣”乡包養網 花園土劳动教育课,学生在包養村民的指导下分工合作,参加割稻、打稻、收番薯、刨番薯丝、晒香榧等农业生产劳动,感受榧乡秋季的丰收快乐。

近年来,赵家镇依托香榧产业资源优势,设立“榧趣包養網”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按照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四季农事突出“乡味”,让学农助农实践成为赵家镇中小学生的基层劳动教育课程。

新华包養社记者 徐昱 摄

  

引流广告“恼人”乱象何时休?查包養心得_中国网

摇一摇”跳转、想关闭却开始充会员、越着急越点错

  引流广告“恼人”乱象何时休?

“强制跳转防不胜防”“才关一个又跳一个”“越着急越点错”……当前,引流广告几乎成为各类应用软件中的“标配”,也成为很多用户吐槽的对象。记者近期调查发现,因技术门槛及成本较低,引流广告产业链十分活跃,花样不断翻新,造成了一种“用户不满意,商家也难以精准获客”的“繁荣假象”。业内人士认为,治理引流广告“恼人”乱象仍需多方协同发力。

引流广告又出“新花样”

近年来,多地监管部门组织开展了多次互联网广告领域专项治理行动。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1年发布的典型案例中,当事人利用其自建网站发布“2020中考咨询入口”弹窗广告,关闭后每隔20秒会再行弹出,无法确保一键关闭,被依法处罚款20.59万元;一些不法分子通过黑客手段强制用户手机自动播放弹窗广告,并隐藏软件图标、进程、广告关闭键等,构成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被司法机关依法严惩。

去年以来,针对弹窗广告“霸屏”、随意跳转、关闭按钮“躲猫猫”等行为,《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先后出台加以约束,乱象已有明显改善,大多数常用App的弹窗、开屏广告能够实现“一键关闭”。但部分消费者反映,一些不合规的引流广告又出“新花样”,“擦边”行为令人不胜其扰。

有消费者吐槽深受“摇一摇”开屏广告干扰,动不动跳转至电商App;有消费者抱怨有的市政交通软件在刷码乘车环节有弹窗广告,降低了通行效率;有消费者称扫码想取充电宝,点击“立即领取”字样后莫名其妙跳到某商业医疗险;还有消费者反映某A包養網pp开屏广告“跳过”键设在右下角,习惯点击右上角的用户常常误操作进入充会员通道;点开某医疗美容医院微信公众号,网页打开后立即弹出广告,关闭广告约20秒后再次弹出,并且在未更换登录页面的情况下反复弹出,不能彻底关闭……

数量多、频次高的开屏和弹窗广告,犹如“牛皮癣”一般绕不开、躲不掉。中消协近期发布的维权舆情报告显示,消费者有关“广告体验”的负面信息超过7万条。江苏省消保委一份投票调查显示,92%的投票者明确表示对“摇一摇”开屏广告的态度是“厌恶”;90%的投票者认为该功能侵犯了自己的权益;82%的投票者表示会考虑将具备屏蔽“摇一摇”跳转广告功能作为购置新手机的考虑因素之一。

记者采访了解到,从技术角度上看,手机端常见的通过点击、滑动实现交互跳转的广告是在屏幕上设定一块热区,通过记录热区的动作来触发,而“摇一摇”“扭一扭”等跳转方式则通过手机陀螺仪监控手机各种角度、加速度实现,“总的来说,这两种技术门槛都很低。”一位业内人士说。

此外,电脑端还存在“流量劫持”违规操作。北京汉华飞天信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根告诉记者,一些灰产从业人员会通过“流量劫持”或DNS劫持技术篡改弹窗原本的链接。“用户以为点进官方旗舰店,实际上跳转到别的商店链接。”彭根说。

畸形产业链导致引流广告泛滥

很多App经营重度依赖广告收入,是造成部分“擦边”引流广告频繁推送、泛滥的重要原因之一。

记者搜索发现,某平台上许多名为“xx网络”“xx广告投放服务商”“xx推广营销”的商户都可以提供引流广告投放服务。在记者以商户身份咨询相关服务时,一名“代包養網理商”表示,只需提供营业执照原件,他们会提供“一条龙服务”:可以帮助开设广告账户、搭建落地页或网站(费用1000元);也可以投放弹窗广告,价格为2元1000次,可以在1000台手机发广告,最低开户门槛为6000元。“开屏广告”价格大概3元1000次,打开软件即可出现,用户需等待倒计时后才能关闭,摇动手包養網比較机还会跳转第三方详情页或下载应用。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引流广告产业链上,投放广告的广告主或企业营销部门向广告服务商提出要求,广告服务商则通过手中掌握的渠道“资源”进行投放,最终向广告主反馈广告触达率等效果。为更大限度提升触达率,广告服务商便会想办法增加用户“误触”概率,从而产生一条畸形产业链。

“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出台后,弹窗广告泛滥有所缓解,但面对‘花样’不断翻新的弹窗,治理手段仍存局限。”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际红告诉记者,根据不同时段、地域设定弹窗广告,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很难抓到现实证据。此外,技术手段的多样性也在不断考验执法部门的执法能力。

须多措并举加强治理

记者采访发现,因“防不胜防”,一些用户通过购买“去广告”软件减少干扰,但这种方式存在一定隐患。业内人士说,此类软件通过快速识别App的“跳过”按钮位置,辅助点击达到跳过开屏广告的目的,但需要获取系统底层的权限;一旦拥有权限,就可以直接控制手机屏幕,点开软件、发消息等等。

业内人士表示,引流广告需要合规,这就要求在企业正当商业利益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之间,寻找平衡点。他们建议,建立网信部门、电信主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等多方主体参与的协同共治机制,加强源头治理,从广告服务提供者的算法设置、商业逻辑、盈利模式等方面进行前置性监管,防患于未然。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教授翟巍认为,为应对层出不穷的弹窗形式,开展有效治理、提升监管效率,相关部门要制定更多具有针对性、实操性、技术性特征的细则标准,提升违法网络弹窗广告行为的处罚额度及其他违法成本。

其次,监管部门可以制定关于网络弹窗广告的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强化对行业协包養会、互联网企业的事前合规指引,督促行业协会建立行业标准,引导企业建立相关的内部合规体系;同时,与第三方技术评估机构合作包養網,对网络弹窗广告的算法推荐方式、运作逻辑实施专业化、可追溯性监管。

陈际红建议,采取分类治理的手段进行规制,对于弹窗广告的频次、时段等设定具体标准,在App中应明确设置相关按键或条款,允许消费者选择同意打开弹窗广告的具体频次或直接关闭。“总之,要明确弹窗广告的边界,并将选择权、决定权充分交给消费者,防止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记者 鲁畅 阳娜)

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_中国查包養經驗乡村振兴在线_国家乡村振兴信息门户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延展、综合带动作用日渐显著,形成了一大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精品线路、集聚区域,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出,要从政策保障、精品工程实施、健全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推动乡村旅游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本期邀请有关专家进行研讨。

推动乡村振兴重要抓手

乡村旅游有什么特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怎样?

戴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乡村旅游是发生在乡村地区的旅游活动,是相对于城市旅游的空间概念,在乡村地区参与的观光、休闲、康养、避暑、娱乐等活动,以及产生的所有消费行为,都属于乡村旅游的范畴。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疫情发生前的2019年,我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达到30.9亿,占国内旅游人次的一半。

乡村旅游具有鲜明的空间差异感和生活体验性,有不同于城市的自然风光、各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本地食材和传统烹调的农家菜肴、融入日常生活的民居宅院等。游客到访乡村,可以赏花、采摘、垂钓,参与农事、手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沉浸式体验乡村的美好生活。

随着乡村振兴工作向纵深推进,乡村旅游已成为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重要抓手和可行路径。截至目前,文化和旅游部分批公布了139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98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根据省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汇总统计,全国共有6万个行政村开展了乡村旅游经营活动。旅游业经济属性强、市场化程度高、产业影响力大。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不仅促进了当地消费、就业和投资,还起到了文化交流、观念变迁等综合带动作用。2019年,全国109个乡村旅游监测点(村)接待游客2517万人次,旅游收入23.9亿元,村均收入2192.7万元,农民人均增收0.51万元。全国109个乡村旅游监测点村均旅游就业人数为349人,户均从业人员6.93人,其中受过初中以上教育的占92.4%。农民通过从事旅游行业,不仅开阔了眼界,综合素质也得到提高。例如,在桂林阳朔被称为“月亮妈妈”的农民导游徐秀珍通过做导游学会用英、法、德、日等多门外语与外国游客简单交流。与之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为满足游客对乡村旅游的品质包養平台推薦需求,乡村旅游监测点加快了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加大对图书馆、文化馆、非遗保护与传承等公共服务的投入。2019年,纳入重点监测的乡村旅游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6.2%,移动电话普及率达92.3%,乡村旅游经营场所免费WiFi覆盖率达90.4%。为了更好满足游客对接待环境的品质需求,地方政府、村集体和乡村旅游经营户加大了对人居环境的投入,不仅提高了乡村旅游接待水平,而且加快了乡村的现代化进程,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了金山银山。例如,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初始阶段,由于观念上的差异,村民对乡村旅游经营户把厕所建到客房感到不理解,之后通过村干部和返乡经营者的示范,看到那些具有现代卫浴功能的客房更受游客欢迎,出租率和满意度也明显上升,村民的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改善乡村旅游接待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2019年,全国乡村旅游监测点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点的覆盖率达91.9%,接入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农户占比为63.1%,水冲厕所普及率达72.5%。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乡村旅游重点村一体化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加强乡村旅游的市场培育、形象建构和宣传推广;二是完善乡村旅游接待设施,因地制宜,创新休闲、度假、康养、研学、冰雪、避暑旅游产品,提升乡村旅游的服务品质;三是吸引更优质的旅游要素,特别是资本、技术和专业人才向乡村集聚,提升乡村旅游现代化水平。

探索新模式新业态

在乡村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形成了哪些特色发展模式?

宋瑞(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近年来,各地挖掘乡村特色资源,打造乡村旅游全产业链,乡村旅游采摘园、休闲农庄、乡村营地、乡村民宿等新业态层出不穷,形成了许多乡村旅游特色发展模式。根据核心依托要素,乡村旅游可分为文化民俗体验型、城郊休闲游憩型、景区景点依托型、特色产业包養網心得带动型等。

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包養網对城市居民具有很强吸引力,是各地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依托。陕西袁家村以关中民俗为切入点,通过挖掘民俗文化、发展特色餐饮、强化质量管理、扩大品牌影响,从一个空心村逐渐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乡村旅游点。

依托大中城市消费群体,围绕其周末和节假日休闲需求提供相关服务,也是诸多乡村旅游目的地兴起并蓬勃发展的关键所在。成都三圣花乡就是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餐饮娱乐、商务会议等于一体的城市近郊生态休闲度假胜地。

距离知名景区景点较近的村庄,则可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发展旅游。例如,甘肃敦煌鸣沙山附近的月牙泉村、福建云水谣景区周边的官洋村等。

将茶产业、苗木产业、柑橘产业、手工艺品产业等本地特色产业与旅游活动和旅游经营相结合,围绕游客“食住行游购娱”延长产业链,形成特色化发展道路,也是不少乡村旅游点的典型做法。

从具体业态类型来看,乡村旅游既包括传统的农家乐、农家旅馆、家庭农场、农业采摘园,也涉及现代的农业科技园、创意农业产业园、主题民宿、乡村酒店、共享农庄、乡村营地、乡村度假庄园、乡村旅游创客基地,还有复合型的田园综合体、乡村度假地等。

近年来,各地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不断探索各种业态形式。北京市旅游局总结推出了八种全新乡村旅游业态,分别是乡村酒店、国际驿站、采摘篱园、生态渔村、休闲农庄、山水人家、养生山吧、民族风苑。其中,采摘篱园是为市民提供观赏和采摘特色蔬菜、果品或其他特色农作物的高新农业试验基地或种植基地;乡村酒店将农业景观、生态景观、田园景观与住宿、餐饮设施等结合,让游客获得乡村休闲体验;国际驿站则以接待外国游客体验中国乡村风情为主。

此外,浙江的乡村旅游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持续多年推进乡村旅游“百城千镇万村”景区化工程的基础上,目前正围绕红色乡情、田园村韵、绿色康养、教育研学、农事体验、乡村夜游等主题,推出百余条“浙里田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其中既包括以深度体验、特色活动为亮点的沉浸体验型,也涉及以绿色生态、中医药养生为亮点的乡村康养型,还有以原始景观、历史赋能为亮点的古村体验型,以及以产村融合、主题体验为亮点的家庭农场型。

值得注意的是,模式划分是相对单一和静止的,而乡村旅游的发展实践则是复杂和动态的。一方面,不同发展模式存在一定的交叉性;另一方面,同一类型的乡村旅游点也会随时间推移而不断演化。陕西袁家村的乡村旅游发展是以关中民俗为切入点的,伴随其旅游项目的丰富和品牌影响的扩大,目前正朝着休闲度假旅游小镇的方向发展。江西婺源立足当地丰富的资源优势,在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度假区过程中逐渐形成由湿地公园、博物馆、各类健身休闲娱乐设施、多主题多层次餐饮服务以及丰富多彩的夜游和节庆活动等共同组成的多元化业态,以期满足游客观光、度假、研学、运动、康养等多种需求。

总体来看,伴随乡村旅游的发展,农业与旅游、商业、体育、康养、生态、科技、教育、交通等诸多行业形成更广泛更深入的融合,多数乡村旅游点和旅游目的地在产品和业态方面均从单一形态向复合形态转化。乡村绿道、登山步道、户外体育公园、休闲露营地、房车自驾车营地、马术俱乐部、乡村主题博物馆、乡村非遗展示与体验馆、乡村美术公社、乡村音乐部落、乡村动漫基地等各种新形态层出不穷,大数据、AR、VR等新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

自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乡村旅游在我国已有40年的发展历程,目前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纵深推进,乡村主题化、体验生活化、农业现代化、业态多元化、村镇景区化、农民多业化、资源产品化等趋势更加明显,从而为乡村旅游提供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伴随居民旅游消费需求的扩容升级,乡村旅游逐渐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重要方式,常态化、休闲化、多样化趋势更加明显。自驾游在旅游市场中的占比逐年提高,使乡村旅游在产业深度链接方面拥有更加坚实的市场基础。伴随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快速普及,乡村旅游营销传播手段更加多元化,借助短视频、自媒体等新的营销手段,各类网红乡村旅游点迅速发展起来。

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各地在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收效如何?

张照新(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随着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品供给不断优化、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农民为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健全,乡村旅游正在成为推动农民创新创业的新领域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力量。湖南十八洞村、贵州花茂村等一批曾经的贫困乡村通过开展旅游业实现了脱贫致富、就业增收。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超过290万家,休闲农庄、观包養網光农园等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30多万家,合计超过320万家。如果按照每个经营主体带动就业5人计算,就业人数超过1500万人。在当前经济复苏背景下,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对于农民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各地的资源条件、地理区位以及经营主体发育情况各不相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包養網有很大差别,带动农民增收的方式和路径也不同。具体来看,各地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在经营主体基础比较好、工商资本进入积极性比较高的地区,地方政府重点围绕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举办各种民俗活动,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提高当地知名度,从而吸引大量游客。近年来很多地方都举办各种节庆活动,有结合本地传统民俗举办文化节庆,也有根据当地主导产业按季节举办节庆活动,如桃花节、梨花节、采摘节等。此外,农民丰收节也成为各地举办节庆活动的重要档口。各地通过举办这些节庆活动,吸引外地游客,带动本地农民发展观光园、采摘园、民宿等,促进农民就业和增加经营性收入。

二是积极引入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与地方政府共同发展乡村旅游,并注重村民权益保护和企业开发积极性的平衡。在各地田园综合体、康养小镇、特色小镇等,农民主要是通过土地等资源的流转、入股等方式获得财产性收入,同时到园区就业获得工资性收入。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工商企业中,有一大批是房地产或建筑工程企业,其主要是利用自身在资源开发、工程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对当地特色资源进行规模化开发。近年来,贵州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乡村,利用特色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走出具有贵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三是部分地区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进行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在这种模式下,农民除了通过参与产业发展获得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外,还可以根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情况获得分红。陕西袁家村主要是打造关中民俗体验村,让农民经营各种餐饮、作坊和农家乐,形成了独特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每年接待游客达数百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0万元。四川战旗村则主要是以村集体为载体,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利用腾退老院落、文化大院和养猪场等闲置集体建设用地,自主开发经营文旅综合体项目“乡村十八坊”,将本区域传统农耕非遗技艺和手工作坊汇聚在一起,形成农商文旅融合项目,引入了唐昌布鞋、郫县豆瓣、蜀绣坊等优质项目,成为备受关注的网红旅游地。战旗村打造“千亩稻田、千亩油菜花”等大田景观,建成党建馆、村史馆、天府农耕博物馆、郫县豆瓣博物馆等场馆,创建国家4A级景区,每年接待游客超过百万人次,村集体年收入61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3.24万元。

发展乡村旅游实际上是对农村资源的再挖掘再开发,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农民一方面可以获得资源开发带来的增值收益,这部分主要体现为租金;另一方面,新业态的发展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从而实现增收。此外,部分有经营能力的农户,则可以通过发挥自身的经营能力,获得更多经营性收入。从对农民增收的实际效果看,东南沿海和大中城市郊区,毗邻巨大的消费市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较快,对农民就业增收的效果十分显著,甚至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浙江德清莫干山地区,地处杭州、上海周边,成为全国知名的“洋家乐”,带动了当地民宿产业发展。德清仙潭村,全村不到2000人,有民宿158家、餐饮店8家、咖啡店2家,民宿产业成为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在一些旅游风景区周边,大量游客也带动附近乡村民宿、康养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农民就业增收。

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经验

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对我国有什么启示?

石培华(南开大学现代旅游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教授):在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同样是一种重要的旅游方式和生活方式,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元化、多功能、多层次的规模经营格局。

因地制宜形成多层次多类型产品结构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特征。乡村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提供乡村旅游产品的重要参照,城市周边与郊野之外的乡村旅游产品有很大差别。在美国,都市依托型的乡村旅游以度假型和体验型为主,在提供高质量旅游服务的同时,带领城市游客体验农牧劳动的乐趣;在法国,都市依托型乡村旅游根据设施水平和目标客群的差异区分了不同“穗级”(星级),并开发了教育农场、家庭农园、露营农园等多种产品形式和活动类型。在辽阔的美国中西部、澳洲大陆腹地等地区,乡村旅游则依托独特的自然地理资源开发森林旅游、牧场旅游、峡谷探险、沙漠观光等更加接近生态旅游和景区观光的旅游产品。

结合本土自然地理和文化特色的产品创新是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源泉。对于个性不突出、市场竞争激烈、业态复制门槛较低的传统乡村观光旅游而言,区域特色是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是形成产品差异化和独特性的关键。日本京都美山村以传统茅草屋顶农舍和原生态的生活环境为核心,还原了原汁原味的日式乡村;澳大利亚将乡村旅游和葡萄酒产业优势有机结合发展乡村葡萄酒旅游,开发出了制酒、品酒、赏酒、健身、美食、购物等一系列休闲活动。

打造利益共同体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有力保障。尊重和保护不同利益相关方的权益和关切,通过制度建设形成多方合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是发达国家的重要经验。美国和爱尔兰等国家探索了乡村旅游的混合发展模式,强调政府、行业协会、旅游企业和乡村居民各司其职,共享收益,又通过区域旅游发展的联席会议机制保障了社区参与,避免了社区空心化、旅游飞地、主客矛盾等一系列乡村旅游发展中常见问题的出现。

精细化管理以及营造高质量的旅游场景和氛围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手段。不论是追求愉悦生活享受的休闲旅游,还是体验民俗传统的文化旅游,对于大多数游客而言,优质的服务与场景氛围都是不可或缺的。日本江户极彩棚田通过炫美灯光打造了夜间沉浸式艺术农田,荷兰莱利斯塔德运用元宇宙技术改造形成了一块梦幻韭菜田,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地区用传统文化主题统一了乡村景观氛围。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并逐步呈现出不同地域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特征。通过梳理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可以以景区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中西部地区远离主要客源市场,乡村基础设施整体水平薄弱,旅游吸引力和知名度较低,体验型、度假型乡村旅游开发成本较高,市场风险大。应推进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景区化建设,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人文风情发展观光旅游,融入目的地整体旅游体系,吸引团队游客。同时提升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仿照美国乡村“七通一平”标准(道路通、给水通、排水通、电力通、电讯通、煤气通、热力通和土地平整)全面提升乡村接待能力。

二是深挖和彰显特色,摆脱“千村一面”,避免套路化和同质化。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引进专业旅游规划机构围绕本土特色资源进行创意化、差别化开发,在省一级组织专门力量对可供旅游开发的乡村文化进行普查保护和推广,成立省级乡村文化旅游示范区。同时引导乡村旅游开发新主题、新业态填补居民生活服务场景的空白,针对萌宠休闲等城市生活新需求开发诸如宠物园地等新产品。试点探索同质化产品评分机制,邀请专家对乡村旅游开发的创新性和同质化程度进行量化评估,并根据评价结果出台差异化支持政策。

三是强化乡村旅游氛围和景观提升,推进基础设施的再建设和旅游产品的再开发。游客天然倾向于“旅游氛围”更加浓厚的目的地,为游客提供同日常生活存在显著差异的体验是旅游服务的责任。提升乡村旅游氛围和景观不是大拆大建,而是对基础设施进行主题化改造,对旅游产品进行软性包装,对参与旅游服务的村民进行本土文化和服务意识的培训,从而提升旅游吸引力和游客体验感。

新华时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气象新作为|激励奋斗强信心_中查包養網站比較国网

新华社北京1月30日电 题:激励奋斗强信心

新华社记者

国家版本馆中,文化种子藏之名山、传之后世,中华文脉泽被千秋万代;校园里,中国体育文化展上一张张运动健儿拼搏逐梦的图片海报,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激荡青春力量,吸引着同学们的目光;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内,逐梦天宫的各类展品让人目不暇接,大国重器闪耀无限光彩……今天之中国,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人们更加自信、自立、自强。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强信心,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价值所在,也是使命所系。

新时代以来,极不平凡的伟大变革和历史成就深刻改变中国。笔墨当随时代,生逢盛世就要唱响时代赞歌。

江西兴国的“山歌宣讲”把党的好政包養策唱成歌,江苏淮安的“板凳课堂”用百姓语言讲好百姓故事,一场包養網场接地气、冒热气的基层理论宣讲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答案深入人心;品味《宝水》、感悟《山海情》、唱响《大地颂歌》,一部部反映山乡巨变的文艺作品爆红出圈,惊艳世界的“中国奇迹”在书页、荧屏、舞台熠熠生辉;“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专栏描绘各地发展图景,“中国新市面”专栏氤氲浓浓烟火气息,一篇篇新闻报道生动反映生产一线的创新活力、消费市场蓬勃生机,展现中国经济强劲“脉动”……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把成绩说清楚、把道理说明白、把优势讲透彻、把故事讲生动,让正能量产生大流量,让好声音成为最强音。

彩虹和风雨共生,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站在更高的历史起点上,但同时内外部环境存在不确定性,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一些困难挑战,也有一些杂音噪音。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4年工作时,专门提出“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的要求。

通过数据、案例生动直观分析中国经济实力和潜力,深入浅出解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减税降费等利好信息……针对人民群众高度包養網关注的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问题,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不断加强和创新宣传阐释解读,让老百姓得到“原来如此”的认知,增进“确实如此”的认同,产生“理应如此”的感受,进而达到改善社会预期、提振社会信心的效果。

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的。信心强起来,最终要体现在干起来。

从讴歌科学家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到礼赞大国工匠包養一片匠心为报国,再到赞美一个个平凡岗位上的不凡坚守……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充分展现群众中迸发的“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干劲,营造埋头苦干的氛围,激发敢闯敢干的活力。

有信心就有力量,有信心就有未来。亿万人民心中有梦、眼中有光、身上有劲、脚下有路,满怀信心豪情,踔厉奋发共赴更美好明包養網天。

弘扬苏区精神,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_ 中国发展查包養網心得门户网-国家发展门户

6月20日,赣(州)深(圳)城际高包養網速货运班列“融湾号”,在赣州国际陆港正式开通,全程运行时间压缩至6小时,实现货运班列公交化、快捷化。在去年稳定开行粤港澳大湾区方向铁海联运班列同比增长七成包養網多的情况下,今年前5个月,又同比增加27.84%。这是继去年赣深高铁、赣深组合港等开通后,赣州快速融入粤港澳大包養湾区的又一项重要举措。

赣州是江西对接融入大湾区的最前沿,也是大湾区联动内陆发展的腹地。近年来,赣州主动对接、全面融入,积极推动与大湾区基础设施互通、产业互补、市场融合、资源共享,加快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打造跨省区域合作典范。

学习大湾区先进经验,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全面对标大湾区,努力实现与大湾区规划无缝衔接、政策同频共振、规则全面接轨。全域化、系统化、集成化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实现行政审批局和“一枚印章管审批”市县两级全覆盖,市本级审批人员减少3/4以上。出台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等专项行动方案,试行“全产业链放权”改革,与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惠州等地签订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协议,90包養平台推薦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跨省通办、一次办成”。

对接融入,基础设施先行。赣州加快农村道路、电网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善融入大湾区立体交通网络。去年赣深高铁建成通车,赣州至深圳的最快旅行时间由5小时32分压缩至1小时49分,融入大湾区2小时经济圈。信丰至南雄等5条高速公路加紧建设,即将形成5条入粤快速大通道。赣州黄金机场航线覆盖大湾区主要城市,让宁都蔬菜、信丰脐橙、兴国茶油等农特产品实现快速运输。

坚持先行先试,加快开放平台、产业互补对接。依托赣粤产业合作示范区南康片区、“三南”片区,探索设立跨区域产业合作区,探索合作发展范例,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现代家居、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医药食品等主导产业与大湾区深度对接,建设配套大湾区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的重要基地和延伸带,加快构建形成与大湾区紧密协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今年1月至5月,全市新签约引进大湾区项目126个,总投资额846.32亿元,其中百亿元以上项目1个,2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7个。

赣州经开区安排332名干部蹲点344个项目,与企业“同办公、同吃住、同推进”,有力助推项目建设,构建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

“全市上下正弘扬苏区精神,快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推进赣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江西省委副书记、赣州包養網排名市委书记吴忠琼说。

中国重污染产业空查包養網站比較间集聚及其环境效应:特征与启示_中国网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环境污染一直包養以来都是国家经济发展和改革创新目标实现关注的重要内容。从排放源头来看,工业污染物是污染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重污染产业是工业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来源,对生态环境系统产生了巨大的负外部性。因此,从重污染产业的视角探究产业集聚的生态环境效应显得至关重要。

产业在空间上存在跨区域的迁移行为,本质上是为了寻求最优的生产区位。随着生产成本的提升,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会不断搬迁以适应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对生态环境带来严重负外部性的产业对环境政策更加敏感,更容易受环境政策的变化而引发产业转移。通常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会通过生产、投资和贸易等方式将此类产业转移到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落后的地区。严格意义上,污染产业转移有来自国际上的,也有来自国内各地区的,已有的证据显示中国部分污染产业正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产业承接地在包養網承接重污染产业的同时也要承受产业转移带来的环境污染负外部性等问题,因而重污染产业的空间集聚会重塑工业污染物的空间布局,成为影响区域环境政策的重要因素。由于重污染产业的区际流动是影响区域污染物排放的重要原因,因此了解重污染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与驱动机制,对于正确理解已经发生的国际或国内产业转移、调整各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愿景至关重要。

目前,学术界对于产业转移带来的环境污染效应的分析已相对成熟,讨论的重点集中在“污染避难所”假说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分析中。其中,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和产业2个分析尺度上,而国内主要集中在省、市级别的尺度,产业层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整体上污染密集型企业集聚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从宏观视角识别重污染产业集聚及其环境效应仍十分重要,这对从宏观尺度上解析产业的集聚与转移问题、从微观尺度上解析企业迁移的偏好问题和产业承接地的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资源开发受到约束、环境保护政策收紧和经济发展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科学地规划重污染产业的转移趋势,明晰重污染产业空间集聚特征等对调整重大生产力布局,综合划分各地区主体功能区,提高各地区生态系统价值,高效围绕国家总体目标进行战略性空间部署,实现全域高质量发展等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主要围绕3点内容展开:①识别过去20余年我国重污染产业的空间分布和集聚特征;②分析推动重污染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分析生产成本(要素禀赋)、环境规制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中西部地区的重污染产业集聚是否产生了促进作用;③分析在重污染产业的转移过程中,污染物排放的转移情况及未来重污染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所衍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是否存在持续恶化的可能性。

重污染产业及其环境效应分析数据集

重污染产业数据集

本研究搜集了中国1999—2021年的工业经济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工业经济数据涉及的行业类型详见附表1和附表2,其中,2004年的采掘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及2017年的工业经济数据缺失,均采用平均值填充的方法进行补充。

目前,重污染产业尚未有严格明确的定义,但大部分学者主要沿用政府部门出台的环保认定标准。生态环境部公布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显示,重污染行业主要涉及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冶金、化工、石化、建材、造纸、酿造、制药、发酵、纺织、制革和采矿业。本研究参考原环境保护部发布的《上市公司环保核查行业分类管理名录》(环办函〔2008〕373号)定义了工业产业中的重污染产业情况(附表1和附表2)。

环境污染数据集

重污染排放按照污染源划分为废水、废气和工业固体废弃物。考虑到数据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本研究中部分数据作为稳健性检验的替代变量,以增强实证结果的可靠性。其中,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环境规制、经济发展水平、市场份额、产业结构和要素成本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技术创新(主要关注R&D经费支出)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数据的说明和描述性统计结果详见附表3。

中国重污染企业的计量与实证结果分析

重污染产业的集聚特征

通过刻画中国1999、2003、2007、2011、2015和2021年重污染产业总产值的空间分布(图1),发现中国重污染产业明显存在自东向西、由沿海向内陆的扩散趋势。整体上空间层次结构明显,沿海省份、中部地区、西北内陆地区存在错峰特征。山东、江苏、浙江和广东一直以来都是重污染产业的集聚高地,而新疆、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和四川重污染企业的发展势头明显,是未来重污染产业潜在的新增集聚区。

从1999—2021年中国各省份重污染产业的空间分布图中,可以窥探重污染产业在过去20多年的发展、转移和扩散趋势。1999年,沿海地区各省份的重污染产业产值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直到2007年,山东、江苏和广东成为重污染产业集聚明显的地区。此后,重污染企业逐渐向浙江、辽宁、河北、河南等地扩散。2011年前后,四川和内蒙古成为内陆地区重污染产业的集聚高地,同时重污染产业进一步向山西、湖北、安徽、江西等中部地区扩散。2015年后,陕西、甘肃、重庆、贵州和云南成为重污染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和潜在发展区。截至2021年底,新疆和内蒙古的重污染产业迅速壮大,四川、山西、湖北和安徽等地区的重污染产业产值不断提升。整体来看,东北地区的重污染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与东北地区的发展历史和相关政策有关。

中国重污染产业聚集的影响因素与机制

 影响因素

本研究认为,重污染产业的集聚是产业转移和工业化过程的结果。重污染产业在国内地区的转移,本质上是重污染产业在国内范围区位选择的改变,企业需要考虑要素成本和地区接纳政策。由于重污染产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因此企业区位选择通常需要考虑地方环境政策。“污染避难所”假说认为污染密集型产业主要倾向于向环境准入标准(环境规制)相对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这一假说同样存在限定条件,如贸易自由、一价定律、各国家或地区间仅存在环境规制差异等。尽管现实中存在贸易壁垒和运输成本,但国家或地区间的(无)风险套利机制使得实际价格水平能基本符合一价定律原则。当产品价格明晰时,生产成本(要素禀赋)会影响产业的生产区位,进而影响产业转移的方向和地区;当其他条件基本相同时,具有更低环境准入标准(环境规制)的地区将会成为污染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

因此,本研究重点考虑生产成本(要素禀赋)、环境规制和外商直接投资对重污染产业集聚的影响,将三者作为模型的核心解释变量,同时将经济发展水平、市场份额、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等作为控制变量。为验证环境库茨涅茨曲线是否在省级尺度上成立,引入经济发展水平的平方项进行检验。

 集聚机制

生产成本(要素禀赋)因素。整体来看,其在核心解释变量中对重污染产业集聚的影响最强。重污染产业中煤炭、石油、金属与非金属等矿产资源的开采、冶炼和加工产业占比较大,这类重污染产业的资源密集型导向明显,补偿性工资使得这类重污染产业集聚地的工资水平较高,导致高劳动力成本与重污染产业可能存在一定的同步;同时尽管重污染产业首选的迁入地区具有劳动力密集、生产成本较低等优点,但重污染企业在迁移时也会综合考虑迁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政策等条件。只有以上条件达到一定水平的地区,工资水平才会得到更多考虑,因而部分迁入地区的工资水平在重污染产业备选迁入地区中并不具有过大的优势。

环境规制因素。在固定个体效应时不显著,但在固定时间效应时与产业集聚正相关。省级尺度的“污染避难所”效应在长时间尺度上不显著,即难以支撑“污染避难所”假说。随着地方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和环境保护力度逐渐提高,地区间环境政策的差异逐渐降低,重污染产业寻求较低环境规制的转移策略逐渐失效。

外商直接投资因素。其对重污染产业集聚的影响并不显著,说明重污染产业转移主要发生在省级尺度上,国际尺度的重污染产业转移规模较小。

经济发展水平、市场份额和产业结构因素。对重污染产业集聚作用非常显著。这与传统的工业区位论、产业与区域经济的主流观点基本一致。

技术创新因素。仅在时间固定时显著。说明长期技术投入与研发与重污染产业集聚存在正相关关系,与潜在的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密不可分;同时也反映出重污染产业的技术投入转向,这可能与资源型地区的开采技术提升、产业链升级、甚至环保投入等密切相关。

重污染产业集聚的环境效应

重污染产业集聚对地方环境污染的影响,即重污染产业集聚是否引起迁入地区显著的环境污染状况。

 核心变量

本研究重点考虑重污染产业的集聚和环境规制2个核心变量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重污染产业显著增加了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重污染产业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其中重污染产业的集聚与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工业固体弃物产生量存在“倒U”关系,污染物排放量随重污染产业集聚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环境规制还未能在省级尺度上发挥降低污染物排放的作用。环境规制与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未来仍需要持续深化环境保护政策与生态治理的理念,提高环保力度与环境规制强度。

 其他因素

技术创新。发挥了降低污染物排放的作用。通过采用更清洁、高效和更可持续的减排降污技术,可有效降低重污染产业工业废水的排放总量和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总量。

外商直接投资。仅对降低重污染产业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显著。说明外资企业可能为排放固废的行业包養網 花園带来了包養行情更环保的理念和更先进技术。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污染物排放显著正相关。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提升,污染物排放量也会逐渐增多,这与环境经济学理论基本一致。

市场份额(具体为GDP总量)。与污染物排放(工业废水排放量除外)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这是因为市场份额与经济结构相关联,GDP总量较高的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更高,第三产业的比重更大,这一结果也与产业结构变量的系数相互关联相互印证。

产业结构。与污染物排放量显著正相关。污染物排放通常与工业活动相关,第二产业产值越高,污染物的排放就会越多,因而产业结构变量(第二产业总产值)与污染物排放量显著正相关。

主要结论

本研究系统梳理了中国重污染产业在过去20多年间的集聚和空间分布,通过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重污染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和集聚机制、研究了重污染产业集聚的环境效应,得到以下4点主要结论。

重污染产业的集聚特征与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整体趋势一致,存在明显的自东向西、由沿海向内陆的扩散趋势。山东、江苏、浙江和广东是过去20多年中国重污染产业集聚度较高的地区,而新疆、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和四川则是未来重污染产业集聚的潜在地区。

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要素禀赋、环境规制、经济发展水平、市场份额和产业结构是影响重污染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其中生产成本(要素禀赋)与重污染产业的发展呈正相关。模型结果难以在全国省级尺度上找到支撑“污染避难所”假说的相关证据。而仅在长时间尺包養網度上对重污染产业发展具有显著影响的技术创新可能揭示了潜在技术投入的转向,这促进了中国重污染产业的产业升级转型。

劳动力成本与区域稳健性检验揭示了中国重污染产业发展的驱动机制和区域异质性。生产成本(要素禀赋)的非线性关系检验显示,劳动力成本与我国重污染产业发展存在“倒U”关系。受产业类型和补偿性工资的影响,我国重污染产业的发展提高了迁入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但过高的劳动力成本又促进了重污染产业的进一步转移。区域异质性揭示了重污染产业在国内转移的梯度特征,即:我国东部地区是承接国际重污染产业的主阵地,国际重污染产业寻求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导致东部地区成为了国际重污染产业转移的“污染避难所”。中部地区重污染产业寻求低劳动力成本、资源富集地区的导向性更加明显。西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与重污染产业发展之间的“倒U”关系显著。东北地区的重污染产业则更多受到自身的产业基础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影响,缓慢增长。

重污染产业集聚的环境效应显著,重污染产业的聚集显著提高了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增加了污染物质的排放量。尽管重污染产业的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倒U”关系,即环境污染物排放量与重污染产业集聚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关系),但本研究的结果无法支撑“环境规制有降低污染物质排放量作用”的结论。更重要的是,我国省级尺度上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并不成立,目前许多省份并未达到环境污染的拐点。

研究启示

本研究从实证角度出发,分析了重污染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及其环境效应,对我国调整重污染产业布局、出台环境规制与保护政策的启示如下。

经济活动的空间集中有利于降低环境污染排放。各地区政府应顺应重污染产业发展的集聚趋势,预留规划产业集聚园区并配套相应的基础设施,集中布局重污染产业集群,以提高重污染产业的空间集聚度并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

在引导和承接重污染产业发展时,不同地区的政府应制定不同的政策导向。① 东部地区。应注重在区域尺度统一规划,同步提高环境政策门槛,加强对重污染产业污染物排放的区域管制,降低“污染避难所”效应,促进东部地区整体范围内污染排放量有序降低,率先建设美丽中国的样板地区。② 中部和西部地区。应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充分利用低成本优势,在自身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允许的情况下科学引入相关重污染产业,建设高质量重污染产业集聚区,引导重污染产业合理布局,促进重污染产业在迁入过程后的转型与技术升级;同时,尽快完善重污染产业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管理机制,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③ 东北地区。要强化重污染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充分挖掘、发挥既有工业基础的优势,通过产业升级与改造实现地区振兴。

重视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做好政策规避方案,降低重污染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压力。政府应注意重污染产业向新疆、内蒙古等生态脆弱地区转移的过程中产生的更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各地区政府需要以更具前瞻性的宏观调控政策应对潜在的环境污染风险。总之,各地区要因地制宜采取有针对性的产业引导和污染应对策略,尽可能在发展产业、振兴经济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共同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作者:陈宏阳、余建辉、张文忠,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刊》供稿)

海湾国家迎来旅查包養經驗游业发展新机遇(国际视点)_中国网

卡斯巴运河是阿联酋沙迦的地标性景点,两岸建有众多购物中心和休闲设施,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到访。

本报中东中心分社 塔里克·易卜拉欣摄

在近日举行的第四十四届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首脑会议上,海合会最高理事会批准了统一旅游签证措施,并授权海合会国家内政部长推动落实。包養網

当前海湾地区旅游业快速复苏,区域各国将旅游业作为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海合会秘书长布达维表示,海合会统一旅游签证将有助于便利海合会六国之间人员流动,对区域旅游业和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沙特阿拉伯旅游大臣艾哈迈德·哈提卜称此举是“历史性的一步”,认为这项签证措施将进一步促进海湾国家间文旅交流,强化旅游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包養,并为成员国旅游业投资发展带来新机遇。阿联酋经济部长阿卜杜包養網拉表示,这一举措是海合会2030旅游战略的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旅游业的经济贡献值,提升海湾国家在全球旅游市场的知名度。

近年来,海湾国家积极出台各项措施提振旅游业。沙特计划到2030年将旅游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提升至10%以上,并计划在2023年内实现吸引2500万人次国际游客的目标;阿联酋提出了“国家旅游战略2031”,计划到2031年吸引4000万人次过夜游客以及1000亿迪拉姆(1迪拉姆约合1.94元人民币)旅游投资;阿曼“2040愿景”提出,到2040年旅游业实现年产值超225亿美元。区域国家还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沙特、阿联酋、巴林、科威特等国新建或改造国际机场,并鼓励扩大酒店行业投资,着力提升旅游接待能力。

海湾国家同时在旅游产品创新上下包養網比較功夫,努力打造精品旅游项目。12月8日,阿联酋第二十九届迪拜购物节开幕。在为期一个多月的活动中,迪拜不仅将推出传统购物促销活动,还将推出系列音乐演出和环保活动,全方位展示迪拜冬季旅游优势。在沙特,新未来城董事会近日宣布,将在亚喀巴湾附近打造一个新的旅游目的地“斯兰那”,该项目计划利用海洋、山脉和河谷等自然资源,为游客提供一处远离喧嚣、放松身心的新兴度假地。

中国始终是海湾国家吸引境外游客的重要目标市场。今年以来,海湾国家纷纷新增、加开与中国各大城市航线,进一步便利双方人员往来。不久前,厦门航空分别开通了从北京和厦门直包養網达卡塔尔多哈的航线。卡塔尔航空公司东部地区高级副总裁马尔万·库利拉特表示,在两国关系日益紧密的背景下,卡塔尔航空与厦门航空之间的合作将创造更多贸易、旅游和文化交流机会。

巴林国家航空公司海湾航空将于明年1月起开通巴林直飞上海和广州的航线,这将是该航空公司近15年来首次开通巴林与中国的直飞航线。沙特航空今年下半年开通了至北京的直航航线,沙特航空媒体事务总监阿卜杜拉·沙赫拉尼表示,沙特至北京直航的开通,使沙中两国人员往来更加便利,促进双方在经贸、投资、旅游等众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海湾多国持续加大在中国市场的宣传推广力度。11月,沙特旅游局在上海举办系列旅游推介活动,旨在帮助中国游客了解沙特的风土人情和多元文化,提升沙特在中国游客出境游市场中的份额。卡塔尔旅游局充分利用举办亚洲杯足球赛、多哈世园会等大型国际活动的契机,加大旅游产品推广,并在中文官网推出专属旅游套餐和优惠活动。

(本报迪拜12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