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实体书店新作为 _ 查包養中国发展门户网-国家发展门户

原标题:近日,本报记者走进江苏、贵州、青海的3家县城书店,听经营者讲述——县城实体书店新作为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2022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强调,“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

实体书店是重要的文化设施和文明载体,对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具有重要作用。2016年6月,中宣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相配套、乡镇网点为延伸、贯通城乡的实体书店建设体系”。今年3月,中宣部印刷发行局、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联合发布的《2021年度全国出版物发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全国共有实体书店100765家。2021年,全国实体书店出版物销售额2435.92亿元,同比上升15.42%。

县城,一头连接城市,一头服务乡村。那些开在县城的书店,打通了许多城乡居民与书籍的“最后一公里”。在第二十八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本报记者走进江苏、贵州、青海的3家县城书店,倾听经营者讲述守护实体书店、留住芬芳书香的创新发展历程,感受读者与书籍、书店的相知相拥,品读县城里的墨韵书香。

江苏盱眙,24小时书店主管张慧琳——

“为小城读者点亮一盏不熄的书灯”

夜深了,小城灯火渐稀,江包養網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凤凰广场3楼的一家书店却灯火通明,这是我们县城第一家昼夜不打烊的24小时书店。2021年底,淮安书房盱眙店正式开业,时年26岁的我来到店里工作,如今已是门店主管。

一座小县城,为啥要开一间24小时书店?这得从两年多前的一次问卷调查说起。那时,我所在的盱眙县新华书店计划搬迁升级改造,向读者发放了1500多份调查问卷。

有些出乎意料,近八成读者向我们提出,希望盱眙有一座夜间营业的书店。一名中学生写道,“县图书馆夏季18时闭馆,冬季17时30分闭馆,晚上缺少安静读书的地方。”还有一名企业职工说,“下班后做完家务,基本就没有仍在营业的书店了。”

开办一间24小时书店的设想应运而生。为了方便市民休闲逛街时看见书店、走进书店,在有关部门协调下,我们将24小时书店选址在县城中心地段的商业广场,县财政还给予书店100万元专项经费补贴,激励我们将这件民生实事办得更好。

办一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起初难度不小。晚上9点以后,商场就打烊了,进出通道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道难题。经过与商场物业方协商,商场为书店保留了距离最近的一部电梯。读者通过单独的入口进入大楼,出电梯右手边包養行情就是书店。

开业伊始,为了加强安保管理,读者需要先办理书店阅读证,夜间方可刷卡进店。为了吸引更多读者共享夜间阅读资源,去年下半年起,市民夜间刷身份证即可进店。

24小时书店,为小城读者点亮一盏不熄的书灯,也让我邂逅了许多追梦路上的奋斗者,20岁的读者李陈就是其中一位。2021年,他从盱眙技师学院中专毕业后,在苏州一家机械厂当工人,每天上下班都会路过苏州市职业大学,来来往往的学生令他羡慕不已。

“上大学是什么体验?那是种完全不同的经历吧?我也想试试职教高考的对口单招,也就是普通高校对口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单独招生考试。”李陈这样告诉自己,也这样告诉我。为了准备对口单招,去年10月,他回到盱眙,每天晚上都来我们书店,有时在自习区做模拟试卷,有时在阅读区查阅相关专业书籍,经常复习到凌晨。

全职妈妈张晓然也是24小时书店的夜读者。女儿上小学后,照顾孩子的负担减轻了,张晓然就把目标瞄准了二级建造师考试,希望以此作为未来重返职场的“敲门砖”。每晚七八点钟,女儿在附近的培训班上形体课,张晓然就来书店看书。近期,她在书店登记了《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这本书,我们很快就能完成订购进货。

夜读者中多半都是像李陈、张晓然这样的“追梦人”,他们有刚走出校门的00后,有想转换职场赛道的90后,还有希望重返职场的80后全职妈妈……24小时书店因他们的到来,成为一个记录梦想、见证梦想实现的地方。

到了后半夜,书店通常人不多,但也有令我印象深刻的读者。清晨4点多,店里经常会有一位身着蓝灰色衣服的大叔来看书。他叫陈维光,今年55岁,是一名环卫工人。他的工作时间从早上5点半开始,在我看来这已经很早了,但他还是习惯每天早起半小时,先到书店看看杂志,然后再去打扫卫生。

晨风微凉,陈大叔每次来店里看书时,我都会端一杯热水给他。他总是很客气地道谢,然后从兜里掏出一张纸巾,把布满老茧的手擦干净后,再小心翼翼地翻开一页页杂志。陈大叔每天收工后,还要回家给90岁高龄的母亲做早饭,他一边照顾老人家吃饭,一边给她讲讲当天的读书趣事。

听到这里,我心里又感动又敬佩。陈大叔说,自从有了24小时书店,生活大不一样了,读书不仅能看到外面的精彩世界,还能学到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看着陈大叔陶醉在书中的样子,我觉得在县城开书店是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包養平台推薦

24小时书店,延伸的不只是经营时长,还有服务品质的同步提升。不少读者在问卷调查中提出,“希望既可以买书,也可以看书,还可以借书”。在盱眙县委宣传部的帮助支持下,24小时书店接通了盱眙县图书馆的借阅系统,实现“通借通还”。

让县图书馆的丰富资源在24小时书店流动起来。每季度,我们的工作人员都会到县图书馆书库定期更换书籍,新书更换比例已从最开始的10%提升至目前的20%——市面上最受欢迎的好书,总能第一时间借到读者手里、带回读者家中。

满足多样化阅读需求,24小时书店特意布置了“有声读物墙”,读者戴上耳机就能直接“听书”,最大程度满足了老年人、视障人士等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

书店24小时开放,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提升。过去,盱眙县新华书店搬迁改造前只提供日间经营服务,工作日平均人流量500人次,周末3000人次。如今,24小时书店在工作日的平均人流量即达到3000人次,周末日均人流量稳定保持在5000人次以上。淮安书房盱眙店的营业收入则从搬迁改造前的100万元增至去年的228万元,涨了1倍多。(记者姚雪青采访整理)

贵州余庆,在县城开办书屋20多年的“贵州最美书店”店主王艳——

“不辜负书友们对阅读的热爱”

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是我的家乡,我经营多年的求实书屋就坐落于此。时光如梭,当年来看书的孩子们,如今已有不少成家立业,他们的孩子又成了我店里的小书友。在县城开办书店23年,我把15平方米的小书店发展成了3家大书店,目前总经营面积1600平方米。

创业之初,书店连个像样的店名都没有。2000年8月,我在县城文峰路与中华路交会的十字路口租下一间小屋,门前挂了块“音响书刊”的牌子就开张了。和许多只卖教辅材料的书店不同,我投入了当时仅有的2万元家底,购置了许多文学名著、经典漫画和报纸杂志。进店即是客,不管来人买不买书,都能任取一本阅读。

余庆是个农业县,那时有很多从农村来的娃娃在县城寄宿求学,我的小书店成了他们课余时光的好去处。每天放学后,店里都挤满了来看书的学生。书店面积小,空间有限,一些娃娃只能捧着书站在店外看。

“我一个人在县城上学,课余生活比较孤单,谢谢老板接纳我和同学们来看书。”这是一名学生写在纸条上的留言。那时,我早上开门,经常能捡到从门缝里塞进来的小纸条,孩子们质朴的感情让我倍感欣慰。我暗暗发誓,一定要给孩子们打造出能坐进店里安心看书的环境。

随着书店人气越来越旺,我于2003年顺势扩大了店面。第二年6月,我拿出全部积蓄,又贷款10万元,在文峰路连买带租拿下5间连排门面房。为了体现求真务实开书店的决心,我给新店取名“求实书屋”,还请县里小有名气的书法爱好者题写了店名。

书店大小,不只包養在面积,更在于书籍的丰富程度。为此,我常往遵义和贵阳跑,尽量把大书店的畅销书及时引进到余庆。书友的眼睛是雪亮的,来店选书、看书的人越来越多,常常一待就是大半天。这也成为我在县城开书店的动力:不辜负书友们对阅读的热爱。

求实书屋文峰路店很快就拓展到了两层,面积增加至近700平方米。为了满足书友们与日俱增的阅读需求,我更频繁地奔波于全国各大城市的著名图书馆和书店,引进热门读物的同时,也把先进理念带了回来。

在一些城市,我看到有的书店的读书活动办得有声有色,我觉得这是个为孩子们开拓视野的好方法。2018年夏天,我的第三家求实书屋建成投用。开业当天,我们没有搞热闹的剪彩仪式,而是邀请遵义师范学院一位教授举办了一场讲座,围绕遵义地方文化畅谈了两个多小时,吸引50多名书友现场聆听。讲座结束,不少人追着我问下一期啥时候开讲。

书友们有需求、有期待、有热情,我就有了把读书活动办成、办好、办下去的动力。新落成的求实书屋三楼设置了专供交流分享的活动空间,摆放了沙发,还设置了甜品吧台,店员们集思广益,推出一项名为“书虫姐姐讲故事”的读书活动。每周六上午10点,包養網排名我们店里的“书虫姐姐”就会带领学前儿童共读绘本,一起探索未知世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求实书屋还利用假期组织小书友们外出研学,从认识余庆本地文化到参观省城贵阳的博物馆,再到平塘县探访“中国天眼”,书店的活动越来越丰富,孩子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

世界读书日快到了,最近两个月我忙得脚不沾地,策划了28场读书活动。或许有人会问,小县城能请到有水平的主讲人吗?事实上,我们从没有为此担心过。来我们书店的主讲嘉宾有高校老师、地方文化研究学者,还有知名媒体人、儿童文学作家,而且他们都不收出场费。

嘉宾们之所以愿意免费讲,关键在于书友们参与热情高。求实书屋针对不同受众开设了多样化的特色活动,探索形成了专题讲座、作品分享、亲子教育等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比如每月8日晚是“‘她’力量,溯伊读书会”,各行各业的女性书友们齐聚求实书屋,捧上一杯热饮,相互分享最近读到的好书,充实惬意的氛围令人陶醉。

我在县城开书店,近年来培养了不少活跃书友。一些家长每周末都带孩子参加亲子阅读活动,有的老师领着学生专程来听专家讲座,部分机关干部把求实书屋当成用来充电的课堂,还有工地上的年轻工人定期参加文化沙龙……去年,求实书屋获评“贵州最美书店”,这对我来说是个莫大鼓励。

今年年初,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新闻出版局等联合举办“多彩贵州 书香高原”惠民购书券发放活动,全省共计发放150万元,其中30万元消费在了求实书屋。未来,我打算集中精力把读书活动持之以恒办下去,让求实书屋成为县城里的文化高地。(记者程焕采访整理)

青海茫崖,将书店开在海拔近三千米戈壁深处的苏忠——

“有好书的地方就有精神家园”

昆仑山北麓,柴达木盆地西缘,有座海拔近3000米的小城,名为茫崖。在这里,我经营福瑞德书店已整整25年。

茫茫戈壁荒滩,茫崖城如其名。向南是可可西里无人区,向北是罗布泊无人区,向西遥望塔克拉玛干沙漠,向东则是辽阔无际的柴达木沙漠,方圆200公里内没有相邻城市。1996年,我随同乡从甘肃来到茫崖闯荡,得知这个地方还没有一家民营书店,便萌生了以书为业的想法。先摆了两年书摊,1998年福瑞德书店开张。

茫崖因油而兴,市政府驻地花土沟镇的常住人口不足2万,居民大多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的工人,他们工作在茫崖的原油生产基地,轮休时多返回甘肃敦煌的生活基地,如同候鸟一般。我的书店面积不大、客流量不多,却是石油工人们的精神家园。

书友肖丹就是一名坚守在这里的石油工人,她大学毕业后进入青海油田。猛地扎进荒原,远离家人和朋友,肖丹起初不大适应,常背地里默默流泪。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走进我的书店,此后便成了书店的常客。

以书会友,我在高原深处的感受格外深。肖丹喜欢读书,也乐于分享读书心得,她与我们夫妻俩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性格也开朗多了。如今,肖丹对艰苦的环境安之若素,对工作兢兢业业,每年过生日时都会来书店选一本新书,作为自己的生日礼物。

福瑞德书店面积不大,既不提供咖啡等饮料,也没有时尚杂志和文创产品。但书店里的每一本书,都是我精心挑选的。流行的书不一定有,好卖的书可能放在书架的最底层,一些经典作品则始终摆在书店最显眼的位置。

高原路漫漫,一本书从内地运输到茫崖的物流费用不低,但我始终坚持进购正版书。书店每售出一本图书,我都会盖上“福瑞德藏”字样的印章,书店的良好口碑潜移默化树立起来。一名来自山东的读者到此旅游,在书店里看到琳琅满目的书籍后惊讶地说:“没想到戈壁滩上也有这么丰富的书籍。”

书店经营渐入正轨,一场意外突如其来。2015年1月4日早上6点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我从熟睡中惊醒:隔壁店不慎着火,福瑞德书店也被引燃。我跌跌撞撞冲进刺骨的寒风中,却为时已晚,4000多册图书在漫天火光中付之一炬,经济损失达40余万元。

面对废墟,两种声音在我耳边萦绕。家人劝我,“转行到其他领域,发展或许会更好。”书友们则为我打气,“兄弟,大伙都盼着书店重开,你有困难,书友们来帮衬。”

一位名叫周志雄的书友格外令我感动,他在茫崖工作时就是书店的常客,调到外地工作后仍时常写信鼓励我重开书店:“别抱怨读书的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许多读者像他一样,也给我捎来了安慰。

书友们的信任,让我下定决心把书店重新开起来。火灾当年,我就在市区主干道旁租了间70平方米的店面筹备重新开业。一家兰州书商得知后,打破了多年来钱货两讫的交易惯例,给我赊了14万元的书籍,大大减轻了我的经营压力。

书店经营,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去年,为支持实体书店发展,政府免除了福瑞德书店3个月房租,还帮书店加入了采购云平台。市里的党政机关购买图书、办公用品等,线上下单,我们书店线下配送。

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海拔2900多米的戈壁深处,我开办了这座高原小城唯一的民营书店,并被评为2017年度青海省优秀个体工商户。有人说,茫崖艰苦,书店生意难做。这两难被我凑到了一起,但我从不畏难,因为我坚信:有好书的地方就有精神家园。(记者刘雨瑞采访整理)

打破“40分查包養網钟一堂课”,多地中小学探索长短课_中国网

打破“40分钟一堂课”,多地中小学探索长短课——

小课表“上新”,撬动教与学大变化

【记者调查】

一节课究竟有多长?在大多数人的记忆中,这是惯例——小学阶段每节课40分钟,中学阶段45分钟。

未来,这种惯例或将被打破。一节课,会以15分钟、30分钟,甚至90分钟,抑或是各种不同时长“面貌”出现。

日前,多地教育主管部门印发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明确学校要充分发挥课程设置与管理的自主权,处理好规范实施和个性发展的关系,在保证每周课程总时长不变的情况下,用足国家方案、省级实施办法留给学校的排课空间,自主确定各科目周课时数、自主确定每节课的具体时长,灵活开设长短课、大小课。

这并不是新鲜事物。记者调研发现,近年来,不少学校打破“40分钟一堂课”的惯例,“试水”长短课、大小课的课型实践。其中,短课时多用于微班会、书法、英语等需要高频“输入”的课程,长课时则多用于需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课程。

调研中还有另一种声音:尽管长短课更加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学科讲授规律以及未来学习样态,可要真正落地却困难重重。相较之下,“40分钟的课堂组织更省事”。

一张课表的改变能撬动什么?改革面临哪些现实困难?如何才能让更多的学校打消顾虑,不断创新出更科学、更个性、更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课表?

长短协调、错落有致,小小课表有了新模样

在重庆谢家湾学校,听不到铃声——没有上下课铃,没有统一的上下课、放学时间,也没有全校统一的课间操。

根据不同学科、课型的特点,不同年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校采取“长短课—跨学科—走班制”的形式,不断优化课程实施。时间上,长短课相结合,保障学生每天10小时睡眠,2小时户外活动。人员上,95%的语数教师单班跨学科教学,以更充足的时间了解学生,为因材施教提供充分条件。组织上,探索学科动态走班,学生根据阶段性学习内容、学习效果、学习节奏,自主选择上课班级。

没有统一的上下课铃声,但也有着井然有序的上下课与课间休息,有着一张长短不一的课程表的,还有深圳市龙华区和平实验小学。

在这所“一班一课程时间表”的学校,短课时15或30分钟,常规课40分钟,长课时60或90分钟,三种课型用以适应不同的学科教学。

“学校制订课表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尊重孩子的学习规律。哪些课上长短课包養網比較、哪些课上常规课,按课程、学段特点而定。比如体育课需要充分热身、一定强度的运动、放松整理,还需要自由游戏时间;美术课孩子需要思考创作,更需要创作后的展示分享交流,必须是长课时才能完成。科学课、习作课等需要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的课程也适合长课时,否则很容易变成传授知识的精讲精练,缺少对过程的充分体验和全体参与。而写字、诵读等练习课适合短课,如果一写、一背就是三四十分钟,学生会很累。每日15分钟的微班会课,及时高频,专门用来解决发生在孩子交往中的微小问题,提升孩子的社会情感技能,避免校园欺凌事件。”该校校长宋鹏君说。

小小课表,决定着学生学校生活的内容与方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形成学习、生活的节律。“学科之间存在差异,不应‘一刀切’地规定统一的上课时长。”采访中,不少受访者表示,目前中小学普遍实行的40分钟或45分钟的单一课型便于管理,却难以匹配当下的课程结构和知识学习方式变革的需要。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产生于工业时代,在快速培养大批量合格人才的背景下,遵循的是工业社会的标准化、流程化、大规模复制的基本逻辑,由此形成了统一的单一课型,并逐渐地习惯成自然。但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在越来越呼唤个性化教育的今天,这种运行逻辑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表示,对于长短课的讨论,实质上是对教育本质的再思考:“到底什么是因材施教、什么是适合孩子的教育。”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就开启了长短课、大小课等相关课程改革。近年来,随着新课标落地实施,长短协调、错落有致的课表更是在不少中小学纷纷“上新”。

杭州市崇文教育集团最初在体育课上开始探索长短课的方式,除了35分钟的常规体育课,还有70分钟的长课,主要用于包養游泳课及篮球、足球等项目化走班课程。此后,长短课的方式陆续应用到其他课程。

宁波鄞州区则鼓励学校把上课时间剪裁、拼接,使形式服务于内容。如栎社小学15分钟的“成长微课堂”旨在通过游戏教育培养孩子们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与集体合作意识;长达半天的“美栎探索课程”则鼓励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研究探索。孩子们从中学到的,不再是单科知识,而是在面对真实情境时的信息搜集、信息处理、沟通交流等综合能力。

“设计和安排课表是一门学问,是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诸多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体现了学生学习生活的节奏,折射着学生生命运动的节律。”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组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顾问成尚荣看来,将课表设计、落实好,才能体现育人的宗旨:“课表犹如一个有机体,是学校的一种文化包養,其合理性、适宜性、规律性是可以认知、发现的。‘尊重课表,就是尊重规律’‘对课表怀有敬畏心’的说法并不为过。”

教与学的匹配达到最优,个性化成长变得真实而生动

打破常规课时安排的课表出现后,一个环节推动另一个环节,一系列连锁反应相继发生。

最直接的一个效果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运转后,没有铃声的学校反而变得更加有序了。

“一些中小学存在课间吵闹、学生冲撞出现安全事故、集中上洗手间造成拥堵等问题,还有学校上午一二节课操场上空荡荡,三四节课操场上班级太多活动场地不够,在我们学校几乎不存在这些问题。”刘希娅告诉记者,推行长短课时后,“铃声”掌握在师生手中,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需求自由上洗手间、喝水或休息,也可以跟老师共同商定课间休息的时间和方式。校园管理的部分难题迎刃而解,不仅课间十分钟的安全事故减少了九成多,操场、专用教室等场所的利用率也大大提高,学生的户外活动时间还得到了充足保证。

同时,另一个变化也悄然发生。

记者调研发现,长短课的推行“倒逼”老师们教学行为的变化、教研意识的提升,也不断更新着校园里持续多年的学习观、学生观和课程观,催生了学校的课程创新意识。

在谢家湾学校,长短课的课程管理模式不仅为开展跨学科学习提供了更为灵活的时间,还让不同的专题学习和社团活动在课程设计方面有了更多自主权。近年来,该校研发了包養網心得517个专题课程包養行情,成立了200多个社团,给予孩子开放多元的选择,个性化的校园让个性化的成长变得真实而生动。

“当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拥有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的充足空间时,其学习的准备状态、情感状态才能调适到最佳,教与学的匹配度才能达到最优,自主性才能被有效激发。”刘希娅说:“这种学习方式和形式上的变化,建立起一种信任型的教学管理模式,激发了学生自主自律的学习内驱力,让学生从他控学习走向自主学习。”

“15分钟要有15分钟的精彩,90分钟要有90分钟的意义。短课时如何短小精悍、高效紧凑,长课时如何让学生动起来、保持学习专注力,这些都倒逼老师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每堂课前,和平实验小学的教师们都要集思广益设计学习单,把更多的课堂时间安排在学生小组讨论及演讲表达等方面。

“长短课的推行,可以让教师从固有的工作惯性中跳出来研究课型、教材,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成长。”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主任赵诗辉说。

“今后5到15年,是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期,教育理念也要从关注少数智力超常、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转到关注每一个人的创造性,建立起优良的环境,让优秀人才自己脱颖而出。”刘坚则强调,课程建设是推进中小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一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时曾指出,希望学校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探索开拓更有利于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教育方式。创新人才培养不是常规教学之外的‘附加品’,而应全面落实因材施教并融入学校课程体系,贯穿学校教育的始终。应随着学生学段的升高逐步增加学生自由选择的可能性和个性化发展的弹性,为具有不同特点、不同兴趣的学生开设不同的课程进行差异化教学,让学生在不同课程的基础上,既能体现出个性发展差异,也能有共同成长的空间和时间。”

鼓励先行先试,有针对性地提升课堂质量

尽管好处多多,但记者调研发现,上述长短课等课程改革推行较好的学校,要么经历了相当长的改革阵痛期,要么是新建的实验校,因不用“除旧”而具有天然的创新优势。当下,要想在更多的普通中小学推行长短课改革,确实如不少受访者所言:困难不少、道阻且长。

一是部分学校管理者的固有思维难以改变,认为以往“40分钟的统一课堂”更方便管理,不想改革。

“传统的课程教育理念以效率为追求,以控制为取向,时间节奏比较规律,简化了课程安排,方便了教学管理。”赵诗辉说,“一旦施行长短课,就意味着其他很多环节的变革,牵一发动全身。”

二是部分学校因多校办学、专业教室紧缺等问题导致长短课排课落地困难,被迫放弃改革。

“每学期的课表我们需要提前一个月请专业排课公司,反复沟通好几轮才能确定。”宋鹏君告诉记者,该校40多个教学班的长短课排课“工程量非常浩大”,这对于那些班级较多的学校来说更是挑战。

“被现实打败了。”北京某小学校长无奈地告诉记者,因片区内入学人口增多,学校不得不将部分专业教室改为教学班级,加之多校办学、部分老师需在不同校区任课,排课过于困难、复杂,致使“三家专业排课公司都放弃了”,最终,该校坚持了两年多的长短课改革在去年宣告结束,全校重回40分钟课时制。

三是长短课对教师教材理解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的要求大幅提升,部分学校师资无法满足。

“哪些内容适合上短课,哪些内容适合上长课,怎么上,要达到什么效果?都需要老师重新设计。这给部分原来熟悉老套路、老方法的教师提出了很大挑战。此外,课型调整也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挑战,单一的知识背景已经不能满足课堂效果的需求,复合型教师才能适应新的课堂。”赵诗辉说:“但部分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上,设计、开发长短课程的能力还有待提升,教师根据学生不同学段特点,掌握内容深度、认识深浅等的技巧和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培训。”

四是现行学校的评价体系,如教师课例展示、评优评奖等,大部分依然是针对统一的40分钟课堂展开。评价“指挥棒”不转向,难以长期支撑教师改革创新的积极性。

“一方面鼓励探索长短课、大小课,另一方面各类检查、评比时,对课程数量、时长设置又有着刚性规定。”一些学校负责人建议,不仅要出台鼓励改革的意见,也要在课程设置的考核方面进行相应调整,鼓励一批学校先行先试,让学校在时间设置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度和积极性,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升课堂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变革过程中最困难的阶段,往往也是探索空间最大的时候。”刘坚则认为,改革更多地意味着自我挑战,在呼吁相应支持的同时,学校管理团队也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是希望按照现有模式跟在别人身后?是因为一时冲动改革?还是期待探索‘什么是更好的教育’,与师生共同建构学校课程,继而改变学习方式、教研方式和教师工作方式?只有在学校内部先形成共识,营造好校园改革微环境,才能迈开重要的第一步。”

(本报记者 邓晖)

来源:光明日报

乡村振兴在行动|广西河池:民族团查包養app结融入乡村振兴美丽画卷_中国乡村振兴在线_国家乡村振兴信息门户

新华网南宁8月29日电(黄浩铭 谷雨 蒋颖)雨后的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起伏的山峰被薄雾萦绕,一个个绿色的柑橘挂在树上,煞是可爱。毛南族妇女谭美春来到果园进行管护,迎接两个月之后的成熟季。河池市是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境内有壮、汉、瑶、苗、仫佬、毛南、侗、水等8个世代居住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5.3%,辖5个民族自治县和11个民族乡,其中罗城和环江分别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和毛南族自治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新华网调研团队走进河池市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县份、村屯,了解河池市是如何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不断推动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同频共振、齐头并进。

  毛南族发祥地——环江毛南族包養網價格自治县下南乡中南村南昌屯新貌。新华网 谷雨 摄

产业振兴让多民族共奔致富路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问题的“总钥匙”,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火车头”。在河池多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各民族大力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富裕农村经济繁荣,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

在毛南族发祥地——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中南村南昌屯,“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被写在进村道路一边的围墙上,激励着毛南族群众再创新生活。

特色水果种植和环江香牛养殖是下南乡的主要产业。谭美春曾是一名贫困户,在政策帮扶下通过种植柑橘和养牛脱贫。2019年,她成立柑橘合作社,带动22户群众抱团发展,目前合作社种植柑橘面积近500亩,谭美春也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去年我尝试直播带货,半小时销售了50多箱柑橘,今年我要早准备,继续通过电商渠道扩大销路。”谭美春对带动群众增收又有了新打算。

  调研组与毛南族群众交流。新华网 谷雨 摄

盘阳河畔,位于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镇百马村的寿源田园综合体核心区里,不少农民在农田里忙活。沿着休闲步道,穿过连片田地,不远处就是依河而建的具有壮风瑶韵的亭台,山水田园风光尽收眼底。

百马村驻村第一书记王茜介绍,寿源田园综合体涉及巴马2个乡镇7个行政村,通过引进企业打造农业产业园,与周边的百魔洞、百鸟岩及盘阳河沿岸景观形成农旅融合,目前建成高标准农田5000多亩,建成蔬菜、富硒农产品产业基地3000亩。“村民每年能拿1000至5000元不等的流转土地分红,来基地务工每天有200元务工费。周末节假日很多游客会来这里采摘、拍照,体验农家乐,村民还能有额外收入。”王茜说。

产业兴旺景象在河池的少数民族村寨比比皆是。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才乡新坡村发展桑蚕产业,全村桑园总面积2805亩,2021年产量423吨,产值220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东兰县武篆镇那烈村采取“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发展优质稻米、香芋、花椒等产业,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将从5万多元增收至20万元……

“河池市持续落实好中央支持民族地区的政策措施,2021年争取上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2亿多元,直接改善少数民族聚居区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河池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兰耿灯说。目前,“三特”水果、桑园、肉牛肉羊、长寿·生态·富硒农产品等农业“十大百万”产业正在河池深入推进、提质增效,各族群众致富增收的路子越走越宽,建设共富共美家园的底气也越来越足。

文化振兴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振兴是实包養網现乡村振兴的思想保障。河池市持续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增强少数民族群众文化自信,凝聚起各族群众团结奋斗、建设共享共乐家园的精神力量。

在巴马瑶族自治县东山乡弄山村的布努瑶文化博物馆里,布努瑶棋艺、弓弩文化、瑶锦等展板展品,向人们展示着丰富多彩的布努瑶传统文化。弄山村是“瑶年”祝著节的发源地之一。巴马瑶族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蒙玉介绍,每年农历五月廿九日前后,这里都举办祝著节,巴马、大化、都安等瑶族自治县的瑶族歌手以及附近的壮族、汉族群众都来参加活动,受众广、传习广。

近年来,村里还建成布努瑶文化博物馆、通鼓楼、射弩场、番岭山古歌台,成为巴马打造民族风情游的主阵地,瑶族同胞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2021年巴马瑶族“祝著节”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这项古老的民族文化遗产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具有毛南族特色的现代工艺品。新华网 谷雨 摄

保护和发扬民族文化,环江的干部群众也在积极探索新思路。“我们最宝贵的就是我们的民族文化,所以下一步想走文旅融合的道路,让更多的人来观光旅游,了解毛南族文化。”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乡长谭红耀说,“我们目前正在以南昌屯整屯的形式申报国家4A级景区,让南昌屯建设得更加美丽,群众也能获得增收。”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促进文化振兴、加强文化认同,教育引导青少年至关重要。

位于东兰县东兰镇那亨村的东兰深圳龙华小学由深圳市龙华区对口帮扶援建,是东兰县向阳新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配套建设项目。校园里,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文化长廊连着民族苑和感恩苑,展示着壮族铜鼓制作技艺、壮族服饰等民族文化,营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氛围。

校长陆规彪介绍,学校现有师生2100多人,涵盖汉族、壮族、瑶族、毛南族、土家族,其中壮族占比近九成。学校通过读民族团结题材好书、创作民族团结主题文艺作品、开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等方式,将民族文化传承和包容互鉴的情感深埋在学生们的心中。

  学生们在东兰深圳龙华小学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新华网 谷雨 摄

  东兰县民族中学学生在演奏音乐铜鼓。新华网 谷雨 摄

“叮叮咚咚……”一曲清脆的《壮族敬酒歌》从东兰县民族中学一间教室里传出来,引人驻足聆听。14岁的吴锋英和15岁的韦添懿同在这个音乐班学习演奏音乐铜鼓。“我们每周上一节音乐课,不光学壮族歌曲,一些流行歌曲也会学。我是汉族,我觉得音乐铜鼓很好听,挺喜欢的。”吴锋英说。

壮族的韦添懿则从小听着铜鼓声长大,她说:“我希望以后能到外面读书包養網,把音乐铜鼓等壮族文化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去。等我学到更多的知识,我要回来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

乡村治理现代化促进民族互嵌发展

要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关键。少数民族村寨通常有多个民族杂居,各族群众在一起生活、劳作,往来密切。如何达到乡村善治,促进各族群众和睦共处?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恩镇陈双村创新推行“六联六促”工作法,为多民族杂居村寨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促进各民族互嵌式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

  航拍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恩镇陈双村毛苗瑶片区。新华网发

陈双村共有905户3280人,有毛南族、壮族、瑶族、苗族、水族、布依族等11个民族,是个多民族杂居的移民大村。思恩镇镇长蒙晓杰介绍,陈双村以屯务联管、促进文明新风建设,生产联营、促群众脱贫奔小康,文艺联演、促进民族文化融合,婚嫁联姻、促进民族感情相通,治安联防、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品牌联创、促进民族文化传承这“六联六促”为重要手段,推动形成各民族共治共融的乡村治理格局。

在陈双村毛苗瑶片区,灰色的干栏式毛南族小楼、褐色的苗族吊脚楼、白色的瑶族民居相邻相望,步行距离不过数百米。毛苗瑶片区东兴组队长陆安颂家有6口人,有汉族、壮族、瑶族三个民族,每逢春节、“壮族三月三”、瑶族“盘王节”等节日,壮族“罗嗨山歌”、瑶族铜鼓舞等“族宝”会轮番上演,好不热闹。目前,陆安颂家通过种植稻谷、砂糖桔,日子越过越红火。

  游客在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镇平安村巴盘屯欣赏荷花。新华网 谷雨 摄

而在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镇坡月村,当地群众和前来康养旅游的外地人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更是各民族互嵌融居的生动写照。

作为巴马的康养旅游重点村,坡月村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到此养生。巴马候鸟人协会会长范荣正带着志愿者艺术团的成员们在坡月村足拉同心文化广场排练节目。“我是山东人,退休后来到巴马,在坡月村住6年了。”范荣说,“在这里住得很开心,巴马人不排外,我这6年从没跟人闹过矛盾,已经把这当成了自己的家。”

在一个个问起艺术团成员都来自哪时,他们的答案让人惊讶——江苏、上海、云南、湖南、黑龙江、广东、重庆、辽宁……大部分人都在巴马居住了3年以上,办理了当地身份证,称自己为“新巴马人”。

范荣介绍,足拉同心文化广场是大家平时的主要活动场地,广场由当地政府出资,村民出地,各地群众共同捐款建设,经常在这活动锻炼的有满族、蒙古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群众。2017年,协会自发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包括舞蹈演出、户外运动、疫情防控等服务队,义务教当地群众歌舞和乐器,参与社区管理,每逢传包養網统节日会下乡演出,周末节假日还会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帮村民们照顾小孩。

一个小小的文化广场包容了多样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当地群众和康养旅游的各地各族同胞们在巴马守望相助、和衷共济,共绘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今年,河池市委书记秦春成在与新华网独家连线时表示,河池提出着力建设经济繁荣、宜居宜业、活力开放、生态秀美、文明和谐、风清气正的“六新河池”,“我们将锚定‘六新河池’目标,认真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县城实体书店新作为_中国乡村振兴在线_国家乡村振兴信息门查包養經驗户

原标题:近日,本报记者走进江苏、贵州、青海的3家县城书店,听经营者讲述——县城实体书店新作为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2022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强调,“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

实体书店是重要的文化设施和文明载体,对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具有重要作用。2016年6月,中宣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相配套、乡镇网点为延伸、贯通城乡的实体书店建设体系”。今年3月,中宣部印刷发行局、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联合发布的《2021年度全国出版物发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全国共有实体书店100765家。2021年,全国实体书店出版物销售额2435.92亿元,同比上升15.42%。

县城,一头连接城市,一头服务乡村。那些开在县城的书店,打通了许多城乡居民与书籍的“最后一公里”。在第二十八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本报记者走进江苏、贵州、青海的3家县城书店,倾听经营者讲述守护实体书店、留住芬芳书香的创新发展历程,感受读者与书籍、书店的相知相拥,品读县城里的墨韵书香。

江苏盱眙,24小时书店主管张慧琳——

“为小城读者点亮一盏不熄的书灯”

夜深了,小城灯火渐稀,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凤凰广场3楼的一家书店却灯火通明,这是我们县城第一家昼夜不打烊的24小时书店。2021年底,淮安书房盱眙店正式开业,时年26岁的我来到店里工作,如今已是门店主管。

一座小县城,为啥要开一间24小时书店?这得从两年多前的一次问卷调查说起。那时,我所在的盱眙县新华书店计划搬迁升级改造,向读者发放了1500多份调查问卷。

有些出乎意料,近八成读者向我们提出,希望盱眙有一座夜间营业的书店。一名中学生写道,“县图书馆夏季18时闭馆,冬季17时30分闭馆,晚上缺少安静读书的地方。”还有一名企业职工说,“下班后做完家务,基本就没有仍在营业的书店了。”

开办一间24小时书店的设想应运而生。为了方便市民休闲逛街时看见书店、走进书店,在有关部门协调下,我们将24小时书店选址在县城中心地段的商业广场,县财政还给予书店100万元专项经费补贴,激励我们将这件民生实事办得更好。

办一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起初难度不小。晚上9点以后,商场就打烊了,进出通道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道难题。经过与商场物业方协商,商场为书店保留了距离最近的一部电梯。读者通过单独的入口进入大楼,出电梯右手边就是书店。

开业伊始,为了加强安保管理,读者需要先办理书店阅读证,夜间方可刷卡进店。为了吸引更多读者共享夜间阅读资源,去年下半年起,市民夜间刷身份证即可进店。

24小时书店,为小城读者点亮一盏不熄的书灯,也让我邂逅了许多追梦路上的奋斗者,20岁的读者李陈就是其中一位。2021年,他从盱眙技师学院中专毕业后,在苏州一家机械厂当工人,每天上下班都会路过苏州市职业大学,来来往往的学生令他羡慕不已。

“上大学是什么体验?那是种完全不同的经历吧?我也想试试职教高考的对口单招,也就是普通高校对口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单独招生考试。”李陈这样告诉自己,也这样告诉我。为了准备对口单招,去年10月,他回到盱眙,每天晚上都来我们书店,有时在自习区做模拟试卷,有时在阅读区查阅相关专业书籍,经常复习到凌晨。

全职妈妈张晓然也是24小时书店的夜读者。女儿上小学后,照顾孩子的负担减轻了,张晓然就把目标瞄准了二级建造师考试,希望以此作为未来重返职场的“敲门砖”。每晚七八点钟,女儿在附近的培训班上形体课,张晓然就来书店看书。近期,她在书店登记了《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这本书,我们很快就能完成订购进货。

夜读者中多半都是像李陈、张晓然这样的“追梦人”,他们有刚走出校门的00后,有想转换职场赛道的90后,还有希望重返职场的80后全职妈妈……24小时书店因他们的到来,成为一个记录梦想、见证梦想实现的地方。

到了后半夜,书店通常人不多,但也有令我印象深刻的读者。清晨4点多,店里经常会有一位身着蓝灰色衣服的大叔来看书。他叫陈维光,今年55岁,是一名环卫工人。他的工作时间从早上5点半开始,在我看来这已经很早了,但他还是习惯每天早起半小时,先到书店看看杂志,然后再去打扫卫生。

晨风微凉,陈大叔每次来店里看书时,我都会端一杯热水给他。他总是很客气地道谢,然后从兜里掏出一张纸巾,把布满老茧的手擦干净后,再小心翼翼地翻开一页页杂志。陈大叔每天收工后,还要回家给90岁高龄的母亲做早饭,他一边照顾老人家吃饭,一边给她讲讲当天的读书趣事。

听到这里,我心里又感动又敬佩。陈大叔说,自从有了24小时书店,生活大不一样了,读书不仅能看到外面的精彩世界,还能学到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看着陈大叔陶醉在书中的样子,我觉得在县城开书店是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24小时书店,延伸的不只是经营时长,还有服务品质的同步提升。不少读者在问卷调查中提出包養,“希望既可以买书,也可以看书,还可以借书”。在盱眙县委宣传部的帮助支持下,24小时书店接通了盱眙县图书馆的借阅系统,实现“通借通还”。

让县图书馆的丰富资源在24小时书店流动起来。每季度,我们的工作人员都会到县图书馆书库定期更换书籍,新书更换比例已从最开始的10%提升至目前的20%——市面上最受欢迎的好书,总能第一时间借到读者手里、带回读者家中。

满足多样化阅读需求,24小时书店特意布置了“有声读物墙”,读者戴上耳机就能直接“听书”,最大程度满足了老年人、视障人士等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

书店24小时开放,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提升。过去,盱眙县新华书店搬迁改造前只提供日间经营服务,工作日平均人流量500人次,周末3000人次。如今,24小时书店在工作日的平均人流量即达到3000人次,周末日均人流量稳定保持在5000人次以上。淮安书房盱眙店的营业收入则从搬迁改造前的100万元增至去年的228万元,涨了1倍多。(记者姚雪青采访整理)

贵州余庆,在县城开办书屋20多年的“贵州最美书店”店主王艳——

“不辜负书友们对阅读的热爱”

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是我的家乡,我经营多年的求实书屋就坐落于此。时光如梭,当年来看书的孩子们,如今已有不少成家立业,他们的孩子又成了我店里的小书友。在县城开办书店23年,我把15平方米的小书店发展成了3家大书店,目前总经营面积1600平方米。

创业之初,书店连个像样的店名都没有。2000年8月,我在县城文峰路与中华路交会的十字路口租下一间小屋,门前挂了块“音响书刊”的牌子就开张了。和许多只卖教辅材料的书店不同,我投入了当时仅有的2万元家底,购置了许多文学名著、经典漫画和报纸杂志。进店即是客,不管来人买不买书,都能任取一本阅读。

余庆是个农业县,那时有很多从农村来的娃娃在县城寄宿求学,我的小书店成了他们课余时光的好去处。每天放学后,店里都挤满了来看书的学生。书店面积小,空间有限,一些娃娃只能捧着书站在店外看。

“我一个人在县城上学,课余生活比较孤单,谢谢老板接纳我和同学们来看书。”这是一名学生写在纸条上的留言。那时,我早上开门,经常能捡到从门缝里塞进来的小纸条,孩子们质朴的感情让我倍感欣慰。我暗暗发誓,一定要给孩子们打造出能坐进店里安心看书的环境。

随着书店人气越来越旺,我于2003年顺势扩大了店面。第二年6月,我拿出全部积蓄,又贷款10万元,在文峰路连买带租拿下5间连排门面房。为了体现求真务实开书店的决心,我给新店取名“求实书屋”,还请县里小有名气的书法爱好者题写了店名。

书店大小,不只在面积,更在于书籍的丰富程度。为此,我常往遵义和贵阳跑,尽量把大书店的畅销书及时引进到余庆。书友的眼睛是雪亮的,来店选书、看书的人越来越多,常常一待就是大半天。这也成为我在县城开书店的动力:不辜负书友们对阅读的热爱。

求实书屋文峰路店很快就拓展到了两层,面积增加至近700平方米。为了满足书友们与日俱增的阅读需求,我更频繁地奔波于全国各大城市的著名图书馆和书店,引进热门读物的同时,也把先进理念带了回来。

在一些城市,我看到有的书店的读书活动办得有声有色,我觉得这是个为孩子们开拓视野的好方法。2018年夏天,我的第三家求实书屋建成投用。开业当天,我们没有搞热闹的剪彩仪式,而是邀请遵义师范学院一位教授举办了一场讲座,围绕遵义地方文化畅谈了两个多小时,吸引50多名书友现场聆听。讲座结束,不少人追着我问下一期啥时候开讲。

书友们有需求、有期待、有热情,我就有了把读书活动办成、办好、办下去的动力。新落成的求实书屋三楼设置了专供交流分享的活动空间,摆放了沙发,还设置了甜品吧台,店员们集思广益,推出一项名为“书虫姐姐讲故事”的读书活动。每周六上午10点,我们店里的“书虫姐姐”就会带领学前儿童共读绘本,一起探索未知世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求实书屋还利用假期组织小书友们外出研学,从认识余庆本地文化到参观省城贵阳的博物馆,再到平塘县探访“中国天眼”,书店的活动越来越丰富,孩子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

世界读书日快到了,最近两个月我忙得脚不沾地,策划了28场读书活动。或许有人会问,小县城能请到有水平的主讲人吗?事实上,我们从没有为此担心过。来我们书店的主讲嘉宾有高校老师、地方文化研究学者,还有知名媒体人、儿童文学作家,而且他们都不收出场费。

嘉宾们之所以愿意免费讲,关键在于书友们参与热情高。求实书屋针对不同受众开设了多样化的特色活动,探索形成了专题讲座、作品分享、亲子教育等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比如每月8日晚是“‘她’力量,溯伊读书会”,各行各业的女性书友们齐聚求实书屋,捧上一杯热饮,相互分享最近读到的好书,充实惬意的氛围令人陶醉。

我在县城开书店,近年来培养了不少活跃书友。一些家长每周末都带孩子参加亲子阅读活动,有的老师领着学生专程来听专家讲座,部分机关干部把求实书屋当成用来充电的课堂,还有工地上的年轻工人定期参加文化沙龙……去年,求实书屋获评“贵州最美书店”,这对我来说是个莫大鼓励。

今年年初,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新闻出版局等联合举办“多彩贵州 书香高原”惠民购书券发放活动,全省共计发放150万元,其中30万元消费在了求实书屋。未来,我打算集中精力把读书活动持之以恒办下去,让求实书屋成为县城里的文化高地。(记者程焕采访整理)

青海茫崖,将书店开在海拔近三千米戈壁深处的苏忠——

“有好书的地方就有精神家园”

昆仑山北麓,柴达木盆地西缘,有座海拔近3000米的小城,名为茫崖。在这里,我经营福瑞德书店已整整25年。

茫茫戈壁荒滩,茫崖城如其名。向南是可可西里无人区,向北是罗布泊无人区,向西遥望塔克拉玛干沙漠,向东则是辽阔无际的柴达木沙漠,方圆200公里内没有相邻城市。1996年,我随同乡从甘肃来到茫崖闯荡,得知这个地方还没有一家民营书店,便萌生了以书为业的想法。先摆了两年书摊,1998年福瑞德书店开张。

茫崖因油而兴,市政府驻地花土沟镇的常住人口不足2万,居民大多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的工人,他们工作在茫崖的原油生产基地,轮休时多返回甘肃敦煌的生活基地,如同候鸟一般。我的书店面积不大、客流量不多,却是石油工人们的精神家园。

书友肖丹就是一名坚守在这里的石油工人,她大学毕业后进入青海油田。猛地扎进荒原,远离家人和朋友,肖丹起初不大适应,常背地里默默流泪。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走进我的书店,此后便成了书店的常客。

以书会友,我在高原深处的感受格外深。肖丹喜欢读书,也乐于分享读书心得,她与我们夫妻俩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性格也开朗多了。如今,肖丹对艰苦的环境安之若包養網素,对工作兢兢业业,每年过生日时都会来书店选一本新书,作为自己的生日礼物。

福瑞德书店面积不大,既不提供咖啡等饮料,也没有时尚杂志和文创产品。但书店里的每一本书,都是我精心挑选的。流行的书不一定有,好卖的书可能放在书架的最底层,一些经典作品则始终摆在书店最显眼的位置。

高原路漫漫,一本书从内地运输到茫崖的物流费用不低,但我始终坚持进购正版书。书店每售出一本图书,我都会盖上“福瑞德藏”字样的印章,书店的良好口碑潜移默化树立起来。一名来自山东的读者到此旅游,在书店里看到琳琅满目的书籍后惊讶地说:“没想到戈壁滩上也有这么丰富的书籍。”

书店经营渐入正轨,一场意外突如其来。2015年1月4日早上6点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我从熟睡中惊醒:隔壁店不慎着火,福瑞德书店也被引燃。我跌跌撞撞冲进刺骨的寒风中,却为时已晚,4000多册图书在漫天火光中付之一炬,经济损失达40余万元。

面对废墟,两种声音在我包養耳边萦绕。家人劝我,“转行到其他领域,发展或许会更好。”书友们则为我打气,“兄弟,大伙都盼着书店重开,你有困难,书友们来帮衬。”

一位名叫周志雄的书友格外令我感动,他在茫崖工作时就是书店的常客,调到外地工作后仍时常写信鼓励我重开书店:“别抱怨读书的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许多读者像他一样,也给我捎来了安慰。

书友们的信任,让我下定决心把书店重新开起来。火灾当年,我就在市区主干道旁租了间70平方米的店面筹备重新开业。一家兰州书商得知后,打破了多年来钱货两讫的交易惯例,给我赊了1包養4万元的书籍,大大减轻了我的经营压力。

书店经营,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去年,为支持实体书店发展,政府免除了福瑞德书店3个月房租,还帮书店加入了采购云平台。市里的党政机关购买图书、办公用品等,线上下单,我们书店线下配送。

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海拔2900多米的戈壁深处,我开办了这座高原小城唯一的民营书店,并被评为2017年度青海省优秀个体工商户。有人说,茫崖艰苦,书店生意难做。这两难被我凑到了一起,但我从不畏难,因为我坚信:有好书的地方就有精神家园。(记者刘雨瑞采访整理)

乡村振兴在行动|广西河池:民族团结融入乡村振兴美丽画卷_中国乡村振兴在线_国查包養經驗家乡村振兴信息门户

新华网南宁8月29日电(黄浩铭 谷雨包養 蒋颖)雨后的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起伏的山峰被薄雾萦绕,一个个绿色的柑橘挂在树上,煞是可爱。毛南族妇女谭美春来到果园进行管护,迎接两个月之后的成熟季。河池市是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境内有壮、汉、瑶、苗、仫佬、毛南、侗、水等8个世代居住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5.3%,辖5个民族自治县和11个民族乡,其中罗城和环江分别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和毛南族自治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新华网调研团队走进河池市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县份、村屯,了解河池市是如何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不断推动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同频共振、齐头并进。

  毛南族发祥地——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中南村南昌屯新貌。新华网 谷雨 摄

产业振兴让多民族共奔致富路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问题的“总钥匙”,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火车头”。在河池多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各民族大力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富裕农村经济繁荣,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包養網 花園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

在毛南族发祥地——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中南村南昌屯,“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被写在进村道路一边的围墙上,激励着毛南族群众再创新生活。

特色水果种植和环江香牛养殖是下南乡的主要产业。谭美春曾是一名贫困户,在政策帮扶下通过种植柑橘和养牛脱贫。2019年,她成立柑橘合作社,带动22户群众抱团发展,目前合作社种植柑橘面积近500亩,谭美春也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去年我尝试直播带货,半小时销售了50多箱柑橘,今年我要早准备,继续通过电商渠道扩大销路。”谭美春对带动群众增收又有了新打算。

  调研组与毛南族群众交流。新华网 谷雨 摄

盘阳河畔,位于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镇百马村的寿源田园综合体核心区里,不少农民在农田里忙活。沿着休闲步道,穿过连片田地,不远处就是依河而建的具有壮风瑶韵的亭台,山水田园风光尽收眼底。

百马村驻村第一书记王茜介绍,寿源田园综合体涉及巴马2个乡镇7个行政村,通过引进企业打造农业产业园,与周边的百魔洞、百鸟岩及盘阳河沿岸景观形成农旅融合,目前建成高标准农田5000多亩,建成蔬菜、富硒农产品产业基地3000亩。“村民每年能拿1000至5000元不等的流转土地分红,来基地务工每天有200元务工费。周末节假日很多游客会来这里采摘、拍照,体验农家乐,村民还能有额外收入。”王茜说。

产业兴旺景象在河池的少数民族村寨比比皆是。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才乡新坡村发展桑蚕产业,全村桑园总面积2805亩,2021年产量423吨,产值220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东兰县武篆镇那烈村采取“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发展优质稻米、香芋、花椒等产业,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将从5万多元增收至20万元……

“河池市持续落实好中央支持民族地区的政策措施,2021年争取上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2亿多元,直接改善少数民族聚居区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河池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兰耿灯说。目前,“三特”水果、桑园、肉牛肉羊、长寿·生态·富硒农产品等农业“十大百万”产业正在河池深入推进、提质增效,各族群众致富增收的路子越走越宽,建设共富共美家园的底气也越来越足。

文化振兴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思想保障。河池市持续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增强少数民族群众文化自信,凝聚起各族群众团结奋斗、建设共享共乐家园的精神力量。

在巴马瑶族自治县东山乡弄山村的布努瑶文化博物馆里,布努瑶包養網棋艺、弓弩文化、瑶锦等展板展品,向人们展示着丰富多彩的布努瑶传统文化。弄山村是“瑶年”祝著节的发源地之一。巴马瑶族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蒙玉介绍,每年农历五月廿九日前后,这里都举办祝著节,巴马、大化、都安等瑶族自治县的瑶族歌手以及附近的壮族、汉族群众都来参加活动,受众广、传习广。

近年来,村里还建成布努瑶文化博物馆、通鼓楼、射弩场、番岭山古歌台,成为巴马打造民族风情游的主阵地,瑶族同胞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2021年巴马瑶族“祝著节”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这项古老的民族文化遗产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具有毛南族特色的现代工艺品。新华网 谷雨 摄

保护和发扬民族文化,环江的干部群众也在积极探索新思路。“我们最宝贵的就是我们的民族文化,所以下一步想走文旅融合的道路,让更多的人来观光旅游,了解毛南族文化。”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乡长谭红耀说,“我们目前正在以南昌屯整屯的形式申报国家4A级景区,让南昌屯建设得更加美丽,群众也能获得增收。”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促进文化振兴、加强文化认同,教育引导青少年至关重要。

位于东兰县东兰镇那亨村的东兰深圳龙华小学由深圳市龙华区对口帮扶援建,是东兰县向阳新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配套建设项目。校园里,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文化长廊连着民族苑和感恩苑,展示着壮族铜鼓制作技艺、壮族服饰等民族文化,营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氛围。

校长陆规彪介绍,学校现有师生2100多人,涵盖汉族、壮族、瑶族、毛南族、土家族,其中壮族占比近九成。学校通过读民族团结题材好书、创作民族团结主题文艺作品、开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等方式,将民族文化传承和包容互鉴的情感深埋在学生们的心中。

  学生们在东兰深圳龙华小学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新华网 谷雨 摄

  东兰县民族中学学生在演奏音乐铜鼓。新华网 谷雨 摄

“叮叮咚咚……”一曲清脆的《壮族敬酒歌》从东兰县民族中学一间教室里传出来,引人驻足聆听。14岁的吴锋英和15岁的韦添懿同在这个音乐班学习演奏音乐铜鼓。“我们每周上一节音乐课,不光学壮族歌曲,一些流行歌曲也会学。我是汉族,我觉得音乐铜鼓很好听,挺喜欢的。”吴锋英说。

壮族的韦添懿则从小听着铜鼓声长大,她说:“我希望以后能到外面读书,把音乐铜鼓等壮族文化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去。等我学到更多的知识,我要回来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

乡村治理现代化促进民族互嵌发展

要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关键。少数民族村寨通常有多个民族杂居,各族群众在一起生活、劳作,往来密切。如何达到乡村善治,促进各族群众和睦共处?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恩镇陈双村创新推行“六联六促”工作法,为多民族杂居村寨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促进各民族互嵌式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

  航拍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恩镇陈双村毛苗瑶片区。新华网发

陈双村共有905户3280人,有毛南族、壮族、瑶族、苗族、水族、布依族等11个民族,是个多民族杂居的移民大村。思恩镇镇长蒙晓杰介绍,陈双村以屯务联管、促进文明新风建设,生产联营、促群众脱贫奔小康,文艺联演、促进民族文化融合,婚嫁联姻、促进民族感情相通,治安联防、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品牌联创、促进民族文化传承这“六联六促”为重要手段,推动形成各民族共治共融的乡村治理格局。

在陈双村毛苗瑶片区,灰色的干栏式毛南族小楼、褐色的苗族吊脚楼、白色的瑶族民居相邻相望,步行距离不过数百米。毛苗瑶片区东兴组队长陆安颂家有6口人,有汉族、壮族、瑶族三个民族,每逢春节、“壮族三月三”、瑶族“盘王节”等节日,壮族“罗嗨山歌包養”、瑶族铜鼓舞等“族宝”会轮番上演,好不热闹。目前,陆安颂家通过种植稻谷、砂糖桔,日子越过越红火。

  游客在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镇平安村巴盘屯欣赏荷花。新华网 谷雨 摄

而在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镇坡月村,当地群众和前来康养旅游的外地人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更是各民族互嵌融居的生动写照。

作为巴马的康养旅游重点村,坡月村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到此养生。巴马候鸟人协会会长范荣正带着志愿者艺术团的成员们在坡月村足拉同心文化广场排练节目。“我是山东人,退休后来到巴包養網马,在坡月村住6年了。”范荣说,“在这里住得很开心,巴马人不排外,我这6年从没跟人闹过矛盾,已经把这当成了自己的家。”

在一个个问起艺术团成员都来自哪时,他们的答案让人惊讶——江苏、上海、云南、湖南、黑龙江、广东、重庆、辽宁……大部分人都在巴马居住了3年以上,办理了当地身份证,称自己为“新巴马人”。

范荣介绍,足拉同心文化广场是大家平时的主要活动场地,广场由当地政府出资,村民出地,各地群众共同捐款建设,经常在这活动锻炼的有满族、蒙古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群众。2017年,协会自发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包括舞蹈演出、户外运动、疫情防控等服务队,义务教当地群众歌舞和乐器,参与社区管理,每逢传统节日会下乡演出,周末节假日还会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帮村民们照顾小孩。

一个小小的文化广场包容了多样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当地群众和康养旅游的各地各族同胞们在巴马守望相助、和衷共济,共绘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今年,河池市委书记秦春成在与新华网独家连线时表示,河池提出着力建设经济繁荣、宜居宜业、活力开放、生态秀美、文明和谐、风清气正的“六新河池”,“我们将锚定‘六新河池’目标,认真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家庭查甜心包養網农场开启致富门_中国网

原标题:家庭农场开启致富门

春分时节农包養網排名事忙,家庭农场好春光。

金黄的杨桃、火红的樱桃、雪白的草莓……在福建、河北等地的家庭农场里,生鲜的果蔬长势格外喜人。

“家庭农场是一种极富生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2023年底,我国家庭农场已近400万个。其中,包養網种植业家庭农场占比居多,已成为促进包養網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力量。

种植品种多样化

“看,这批春季上市的杨桃品质多好。”3月21日,福建省厦门市芳都杨桃农场主谢硕章,站在缀满金黄色果实的杨桃树下向记者介绍,这是他父亲从台湾带来的品种,经过几代改良,不仅适应了当地环境,还结出又大又甜的杨桃。

台农谢硕章出身杨桃世家,他的父辈一直从事杨桃种植,钻研多年培育出黄金杨桃。“多年前,我父亲看准了这里的市场,才决定将这一品种落地厦门。”谢硕章介绍,经过两代人的经营,在100余亩的果园里,他种植了几千株台湾杨桃、台湾芭乐和咖啡豆。

在河北省昌黎县军航家庭农场草莓大棚里,记者见到,种植架上五层硕果累累的草莓秧,与地面上一颗颗娇翠欲滴的草莓相映成趣。

“为给游客带来更好的采摘体验,我们把更新草莓品种和提高草莓品质放在首位。”农场主石小军坦言,他每年都试种草莓新品种,为农场注入“新鲜血液”。

在距昌黎县不远的秦皇岛市抚宁区,家庭农场主刘涛从外省引进了白草莓品种——桃熏。“这种草莓的颜色白里透红,口味儿也更浓郁香甜。”他告诉记者,随着市场需求的多样化,高端草莓产品也越来越受欢迎。

管护方式现代化

“唰,唰……”

3月22日上午9点,河北省顺平县李骏家庭农场樱桃棚里的气温逼近30℃,农场主李永军在控制室里轻点了下遥控器,大棚膜根据指令自动掀起降温。

“自从‘黑科技’傍身,樱桃棚室温调控轻松又省力。”看着丰收在望的满树樱桃,李永军自豪地对记者说,自从去年8个樱桃棚改造后,棚内空气、土壤湿度都实现了实时监测,满足了樱桃生长的最佳条件。

在各地家庭农场里,像这样的高科技设备还有很多。

在北京市房山区弘科农场蔬菜大棚里,一个个白色托盘培养基上的苗株茁壮生长。

“这些是我们培育的番茄种苗,4月中旬可以挂果,5月中旬就能采摘。”该农场技术负责人许鹤铭告诉记者。

对于温室栽包養培,如何保证番茄仍是人们记忆中的味道?许鹤铭说,这要得益于温室智能化控制系统。该系统基于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数据分析,以及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实时监测植物根系周围的环境,还能够自动调整营养液配比,确保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都能获包養網得最适宜的营养供应。

在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铄果椿家庭农场,记者看到,这里除了严格管控樱桃各项生长指标外,还采用了最新生态栽培技术,实现了全程标准化种植。

经营模式集约化

“我从父亲手中接手果园后,开始探索观光农业。”谢硕章介绍,他将果园打造成中小学生开展研学、科普农业知识的休闲农场。

集约化经营不仅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也孕育出乡村新业态。

“我们建有良种繁育区、生产区,所生产的黑小麦良种可供周边农户生产所用。”尝到家庭农场经营甜头的河北省馆陶县黑小麦农场主范月青,站在田埂上笑盈盈地对记者说,这得益于农业部门推广的“一码通”赋码和应用“随手记”记账软件。

“我们实行家庭农场名录制度,建立了录入和退出机制。”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农村合作经济处处长刘海生介绍,目前名录里的家庭农场有14.4万个。其中,9200多个农场实现了“一码通”赋码,6600多个农场应用了“随手记”记账软件。

经过培育,一批产业特色明显、示范作用大的家庭农场崭露头角。

“目前,我区拥有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7家,多家被评为市级‘十佳’家庭农场。”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振宇介绍,家庭农场已由注重数量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只有内强素质,外强能力,家庭农场才能不断强大。”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家庭农场发展中心主任于占海认为,“在培育壮大上要因地制宜,家庭农场才能走得更远。”

推动开展查覓包養價格更高水平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工作的思路_中国网

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推动更高水平科技创新开放合作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开放合作是科技进步、科技创新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这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构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指明了方向。中国自立自强的科技创新从来都不是通过闭门造车取得的,而是通过更全面、更深入地对外开放得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工作,致力于推动各国科学家开展全球创新协作工作,我国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参与或牵头了近60个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深入实施了“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构建起了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新格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类面临越来越多的共同发展难题,此时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开放共享、构建开放创新生态,促进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成为应对全球性挑战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之一。

围绕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工作,诸多学者开展了广泛研究,提出了不同的思路和建议。理论内涵研究。杜鹏等认为新时代开放创新的内涵在于克服单边主义等国际秩序的挑战,更好适应新一轮产业革命需求,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对我国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支撑带动能力。樊春良发现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有力促进了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和相关政策落地,完善了中国科技体制的制度建设。任孝平等认为我国开展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工作的意义在于推动世界进步,保证知识产权独立自主,带动科技经济融合以及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领域剖析研究。穆荣平等基于全球制造业开放创新趋势,梳理了我国制造业在创新要素流动、创新协同、技术攻关、高端人才吸引、创新网络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詹剑锋分析了产业自主可控和开放创新的关系,提出了我国应充分利用各方智力开展全球分工与合作。杜玉波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应坚持开放共享与合作共赢理念,拓宽适应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开放合作格局。区域开放路径研究。曾君等分析了省级层面国际科技合作现状,提出了强化战略部署,优化合作模式,鼓励人才交流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新模式。邓凌云则从科技创新治理的角度,提出了区域开放合作的对策建议。开放创新生态与环境研究。胡再勇[9]认为我国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应遵循“自上而下”的规则,应做好顶层规划、政策、平台,打造好服务体系、营商环境,吸引国内外相关创新人才来华。张文忠发现具有开放包容和勇于创新氛围的城市更有利于技术、人才和其他要素的集聚,进而促进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与发展。王罗汉等认为应通过开放“倒逼”科技体制改革创新,推动营造开放合作的环境。总体上看,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新形势、新需求系统研究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十分重要,该研究能够促进开展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工作,但总体看来相关研究较少。

本文分析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工作的进展,剖析了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过程中的难点,紧密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科技政策,提出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的相关思考和建议,为提升科技创新开放合作能力提供新思路。

党的十八包養網大以来科技创新开放合作的成效与不足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系统布局且整体推进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工作,科技创新体系的对外开放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进展与成效

健全完善科技创新开放合作体制机制。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首次将“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单独成章。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要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其办事机构职责由重新组建后的科学技术部承担,重组后的科学技术部仍保留国际科技合作等相关职责。

构建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国际合作新格局。我国积极推动互惠共赢的双多边政府间合作,与10个主要创新型经济体建立了创新对话机制,与7个发展中国家启动了科技合作伙伴计划,与84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并支持展开联合研究项目1 118项,启动建设了53家联合实验室。

构建集聚外籍高层次人才的政策制度。2021年,我国累计发放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118万份,并向多个市级科技管理部门下放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审发权限,全面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与外国人才签证制度;依托“项目-平台-基地”方式,靶向引进全球“高精尖缺”人才;推出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两证联办”政策,以及外国人申办居留许可免于留存护照等便利政策,进一步优化外国高端人才管理服务配套机制建设,完善外籍人才服务保障体系。

建立创新要素跨境流动“绿色通道”。构建粤港澳大湾区“钱过境、税平衡、人往来”的创新要素跨境流动政策体系[12],发布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管理办法,免征科研院所进口科研设备的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

主动参与全球创新治理体系建设。积极主动构建全球合作伙伴关系,加入了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参与了60多项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在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大亚湾核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黑洞探测等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中作出重要贡献。

加快提升使用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进一步优化了科研创新与合作基地平台布局,建设了719家国家国际合作基地,推动了各地方的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引导支持企业“走出去”对接海外资源,鼓励吸引外资企业和研发中心来华创新发展。

强化区域开放合作支撑创新高地建设。协同推进北京、上海、粤港澳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2022年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显示,北京、上海、粤港澳3大城市(都市圈)的创新表现均进入全球排名前10位;推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等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对港澳开放,加快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创新体系,以建设区域科技创新高地为抓手整体提升创新体系的国际化水平。

统筹配置各类国际创新合作资源。定期召开国际科技合作部际协调机制会议和全国科技外事工作会议,协同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工作的纵深发展;积极协调优化全国国际科技合作资源分配机制,推动科技合作信息资源跨行业、跨部门互联互通,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开发利用与开放共享。这些政策举措与改革抓手,有力推动我国科技的对外交流与广泛合作,促进我国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2022年,我国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达全球第11位,较2012年提升了23位;世界人才竞争力排名由2012年的50位上升至2022年的40位[15];国际科研合作中心度由2013—2017年的全球第6位,提升至2018—2022年的全球第4位。

差距与短板

我国科技创新开放合作的层次水平,距离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建设国际化科研环境、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的新任务、新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在创新生态的开放程度、企业开放创新的主体地位等方面存在诸多短板。这些短板阻碍了我国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工作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部门进一步组织研究、制定解决方案,深入剖析和解决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工作面临的体制机制性障碍。

科技计划对外开放力度不大。一方面,外籍科学家领衔和参与的国家科技计划比例偏低。例如,2018—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各类基金项目资助的外籍人员比例不足1%[17]。另一方面,我国委托境外机构开展的研发活动偏少。据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统计,我国在2020年委托境外机构开展的研发工作支出仅占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外部支出的9.15%,较2018年下降0.55%。

使用国外资金开展的研发工作不多。我国研发支出中国外资金占比偏低。2021年,我国受国外资助开展的研发工作资金占比仅为我国R&D经费的0.21%[18],与同年国外资金占美国研发支出中的6.74%相差较远。吸引外资流向制造业的规模仍然偏小,2022年,我国制造业实际使用的外资占我国实际使用外资总量的26.3%,与美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所占比例的42.4%仍存在一定差距。

科教人才队伍国际化程度不高。2021年,全国2 688所普通高校共聘请外籍教师17 388人,占全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的1.37%;而美国高校的外籍教师占比为13.0%,科技人才队伍国际化程度不高严重限制了开放创新的思路和视野。

创新要素跨域、跨境流动不畅。人才、资金、数据、科研设备等要素跨域、跨境自由流动涉及国家事权或属地政策,导致各地开放程度不一,单个部门或地方政府难以有效解决;部分流动要素如科研数据,仅有原则性法律规定,缺少跨境前后的管理条例、实施流程和监管手段。

企业“走出去”动力不足。当前,企业“走出去”的方法以生产、销售或设立办事处为主,设立研发中心、创新中心的企业偏少。政府促进企业“走出去”的激励措施和服务体系仍待完善,工作指引、咨询引导、风险提示、利益安全保护等尚不到位,降低了企业参与和引领开放创新的意愿。

主导制定国际标准不多。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国际标准量中占比不到2%,且国际上更多是企业牵头和参与标准的制定,而我国则大部分由科研院所牵头。

外资企业和研发机构融入本土创新体系不深。《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要求技术委员会委员必须来自在我国注册的法人实体,导致外企总部无法参与我国标准化工作;2020年,实际参与国家标准制定修订工作的外资企业不足100家。

推进高水平科技创新开放合作面临的堵点

新形势下凸显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的若干意见》对未来的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工作作出明确部署。然而,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工作在协调机制统筹、创新资源配置利用、创新合作力量统筹布局、“招引留用”人才政策制度体系建设等方面亟待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完善。这些问题领域宽、影响大、协调难,影响了各类创新主体的动力与活力。

科技创新开放合作统筹协调机制尚不满足形势需求。随着科学研究范式变革逐渐深入,开放创新与经济、外交、安全、人才等领域深度交叉,当前科技创新开放合作统筹协调机制已不能完全适应日益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变化和内部需求更迭,更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去甚远。中央与地方间、区域间、部门间的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工作协调难度较大,国家、市场、个体不同层面对外交流和创新合作需求不一、目标不同、动力不足。政府始终是推动国际科技合作的主要动力,社会和民间等其他创新主体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待提高。许多现行制度和激励政策难以适应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工作需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目标使命,迫切需要建立更加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政策体系。

全球创新资源的联动配置、统筹利用机制有待完善。当前,我国使用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和包養水平还有待提高,对研发经费、人才智力、科研平台、开放数据、信息资源等创新资源发展和利用的长远规划还不够完善。引进海外人才存量不多、增量不大,利用智力资源的思路不开放、方式不灵活。科学家、管理人员和中介服务人员对国际科技合作中涉及的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理解、掌握不到位。国家间存在的语言、文化、宗教、价值取向等差异,进一步加大了知识技术、科技成果跨国转移转化的成本。此外,服务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工作的民间中介机构不多,支撑能力不强,企业等创新主体在海外布局的研发中心、创新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和孵化器等总量少、规模小,各类创新主体整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的效率亟待提升,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位势仍有待加强。

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力量的统筹布局和资源的有机衔接仍有欠缺。目前,我国已形成由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等组成的多层次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力量。然而,各类平台催化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工作的作用尚未凸显,促进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紧密结合的效能有待提升。国际合作平台园区聚焦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工作任务目标设计不明确,联合研发、共建实验室、技术成果转化推广等深层次合作的内容不丰富,加之区域间协同联动不紧密,易滋生“一哄而上、你争我抢”的弊端。科技计划(基金、项目等)、国际科技合作类专项等项目对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工作的支持不足,在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外籍科学家展开共同研究的作用发挥不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际化程度不高、开放共享度不足,缺乏引领和支持高水平、跨国科技合作的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招引留用”人才政策制度体系有待持续优化。我国招引人才的理念和方式不够开放包養網價格,市场引才机制作用发挥不够,协助招揽人才的中介猎头公司不多。大部分引才引智计划更多强调顶尖人才,不够重视青年人才,未形成梯次引才储备体系。国内留才环境亟待优化,尤其是薪资待遇与国际水准和国内生活成本相比依然偏低,近60%留学生将“薪资待遇不理想”视为回国就业的首要担忧⑮。与国外高度开放和自由探索的科研氛围相比,我国的创新生态对人才仍有一定束缚,“关系文化”“帽子文化”影响海外人才的融入。“招引留用”人才的制度体系也亟待强化,例如人才管理与评价“一刀切”、采用与本土人才相同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手段等做法、未充分考虑外国人才独自组建团队的现实需求,进一步加大了在华外国人才职称评定、岗位评聘的难度。此外,我国在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耐心不够。对在国际科技组织中任职人员的激励机制和支持政策不够,科研和管理人员在全球发声、协调国际组织事务热情不足。

政策落实落地过程中存在的“壁垒”

在落实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工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实施方案操作性不强、监督评估重视程度不足、政策宣传解读和引导不够的现象,导致部分工作呈现“政策有条款、操作无细则”的状态。在落实部分突破性举措的过程中存在不敢打破“制度藩篱”的现象,亟须各级政府部门创新完善促进政策落实的方式方法。

实施方案操作性不强。实施主体不明确。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工作的政策文件以原则性指导意见为主,缺乏对具体落地实施机制的研究。在实际推动时,责任主体、受益对象和适用范围等不够明确,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担惊受怕”、管理人员审批时“畏首畏尾”;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政策相互矛盾的问题仍然突出。文件精神传达不到位。大部分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政策以内部文件的方式传达,管理部门或将其束之高阁或“以文件落实文件”,真正的需求者甚至都不知道文件的存在。此外,文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为“共担风险”导致的“逐级签字”“会同签字”现象,严重拖慢了实施效率。

监督评估重视程度不足。对管理者和执行者而言,长期存在“重活动、轻效果、弱评估”的问题,在总结工作时,往往以举办多少会议、争取多少项目、促进多少交流、发表多少著作论文作为评价效果和影响的指标,而这仅仅是“投入”“活动”环节的内容,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工作到底产生了哪些效果和影响,需要专业的科技评估人员展开跟踪调查研究。 对评估人员而言,跟踪国际科技评估发展不够密切,评估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方法和指标体系仍不够完善,尚不能在科技创新合作成果、国际影响力、人才培养等多角度下开展多维度的综合评价。此外,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估困难与缺乏摸底各类创新主体的实际需求有关。

政策宣传解读和引导不够。对内宣传。各部门和地方出台了大量与加强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工作有关的指导性文件,但是在实际推进、落实过程中,对文件精神的宣传贯彻不到位。部分科研单位并不理解科技创新开放合作的精神内涵,对国际科技合作的定位存在误解,出现了紧抓外事审批权限不放,科研人员出国、出境手续依然烦琐复杂等现象。对外宣传。对多层次、高质量的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工作成果宣传仍然不够广泛,全球合作伙伴不能深刻理解中国推进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工作的理念,再加上各种势力的有意干扰和新闻媒体的误导,误读、误判的问题时有出现,而我国防范和有效化解科技合作风险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推动开展更高水平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工作的思路

高水平开放合作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途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高水平开放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全球环境复杂多变,多重危机和共性挑战交织频现,世界经济发展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更加需要把科技创新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我国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任务紧迫艰巨,此时更应进一步加强与国外各类创新主体的开放合作,通过开展高水平国际科技合作,与国际科技界携手攀登科技高峰、共同解决人类面对的重大问题。2022年12月,时任科学技术部部长王志刚在《人民日报》发文强调,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应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体系,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新形势下,为深化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工作,各部门各地方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实际行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坚持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工作

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契机,充分发挥中央科技委员会在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工作中的统筹协调作用,加快解决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工作的战略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进一步提高对外科技合作的系统性和前瞻性。加强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基础制度建设、加快提升国际科技合作的基础能力和水平,强化中央与地方间、区域间、部门间的分工协作,形成集中统一、高效包養权威的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推进机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鼓励各部门、各地方将科技创新开放合作纳入政策制定、重大任务设计和重点工作部署范围,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开放创新工作,形成对外开放合力。高度重视民间科技合作和人文交流纽带的建立和维护,充分发挥智库、学会、社团、华侨及名人等对外交往“黏合剂”的作用,不断推动科技对外交流从“重形式”向“重效果”转变。

持之以恒推进开放创新与自主创新的有机衔接,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完善体系建设。鼓励各部门和地方出台更加细化实化、可落实落地的开放创新政策,鼓励有意愿、有条件的地区大胆先行先试。加大与国外知名政策智库、学者的对话交流,稳步扩大我国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工作的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在国家层面加快制定规范化的国际同行评议政策法规,在部门层面制定细化的管理办法与操作指南,让更多国际同行专家参与我国科研项目评议、奖项评定、职称评审工作。

确保政策落地。由科学技术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等部门牵头,会同中国气象局、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等行业部门,建立健全科研数据分级分类、跨境数据流动和风险评估等数据管理机制。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科研机构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在有关部门指导下进一步放开科研行政管理部门、重点高校、科研院所访问境外科研网站权限。健全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工作的监督评估制度,推动落实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工作责任制,定期开展跟踪评估工作。

加快优化引才引智政策制度体系,构建科技人才国际竞争优势

发挥用人主体作用。深化科研机构改革,打破国籍、地域、身份、年龄、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突破岗位职数限制,支持事业单位招聘海外高层次人才,健全真正有利于实施“全球招聘”的科研型事业单位选人用人体制机制。强化用人单位在人才使用、考核与激励中的主体责任,在人才评定、岗位设置、薪酬划定、奖励激励等方面赋予更大自主权。

优化用才生态环境。持续加大“四唯”清理力度,扩大“代表作”评价制度的范围。发挥好国际学术(咨询)委员会、国际同行专家在职称评定、奖项评审中的作用,细化评议机制、丰富评价维度,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加快落实外籍“高精尖缺”人才在养老保险趸缴、商业医疗保险购买、八项补贴减免、个税优惠政策延续、子女就读公立学校、薪酬购付汇试点等方面的便利性举措。在国际化程度较高区域的科技创新中心开展海外人才服务保障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推动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与居留许可“两证合一”政策,探索更利于外国人才在华工作生活的身份统一认证、识别方式和社会保险缴纳规则。

提升全球创新资源配置的能力和水平,聚焦科学难题和人类共同挑战开展研究合作

创新合作机制。完善中央、地方、社会、个人多元化创新投入机制,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基金)项目管理改革,支持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承担者申请相应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加强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与科研机构、平台基地、大科学计划(工程)建设的统筹设计。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力度,推进各类人才计划与科技计划衔接融合,提高海外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大科学工程实施中的参与度。

加强跨部门协同。推动科技、财政、税务、外汇等多个部门协同作用,探索加快财政科研资金跨国(境)直接使用模式。加快启动更大规模的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支持各国科学家共同攻克气候变化、粮食短缺、灾害防治等共性问题。持续推动跨国(境)科研物资便利化通关,延长如大科学工程建设用设备(部件)等科研物资临时进出口的免税时限和次数。

支持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全球化发展,优化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建设和布局

拓宽合作广度。加强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平台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推动一体化配置项目、人才、资金、数据等创新资源建设,加快构建形成布局合理、定位清晰的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园区和平台发展体系。鼓励各类科技创新基地平台的全球化发展,为基地平台在国际税收、海外知识产权、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申报、国际科技成果转化、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绿色通道”。鼓励非国有创新型企业对外投资,通过金融支持、优化审批流程和建立安全预警机制等,支持更多企业“走出去”,以跨国并购等方式设立海外研发机构和海外科技创新中心。

深化区域联动。支持高新区、高科技园区与国际知名高校、国际技术转移机构和创业孵化机构开展资源链接和联动创新,拓展与以色列等国家的知名技术转移机构的合作。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进一步优化区域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机制,促进区域间资金、技术、人才、项目等有序流动,实现东西南北优势互补、产业联动。

发挥企业畅通“双循环”主力军作用,推动高水平科技产业有序对外开放

坚持企业核心地位。加大对企业国际科技合作的支持力度,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中单列支持企业开展国际产学研合作项目[28]。在双多边政府间科技合作框架下,构建由企业海外研发和创新中心、外资研发中心和国际技术转移机构组建的国际产学研合作体系。加快推动科技企业与海外高校院所、国际科技组织的产学研深度融合,通过创新创业大赛、国际会议、海外侨商等各种渠道为企业提供对接全球创新资源的机会,扶持民营企业开展更多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工作。

集聚外资研发中心。充分利用中国市场规模巨大的优势,将从事基础和前沿研究的外资研发中心纳入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吸引更多高质量外资投向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鼓励和引导科技型跨国公司、科研机构来华设立全球研发中心和创新中心,畅通外资研发中心参与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渠道,支持在华外资研发中心与本土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并承担科技研发任务。

(作者:迟婧茹、任孝平、杨云,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李子愚,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刊》供稿)

那么多种影厅 如何选择最佳观影位置?_中查甜心寶貝包養網国网

春节期间多部电影上映,除了要选择影片外,不同影厅也令人眼花缭乱,IMAX厅、杜比全景声厅、CINITY厅、CGS中国巨幕厅等等,这些名词代表了什么,与传统影厅相比有什么区别呢?

这几种座位不宜选

平时看电影买票的时候,想选择视听效果最佳的观影位置,并不是简单地选择最中间的位置就可以了,而是需要结合电影类型、影厅规格、银幕大小、阶梯角度、银幕角度以及观影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

对于2D电影来说,根据美国电影电视工程师协会公布的最佳观影位置准则,首先画面需要尽量占满观众的视野,观众与银幕两侧的视线夹角至少要≥36°。其次,为了避免造成颈椎疲劳,观众与银幕水平线之间的仰角不宜超过35°。

包養網 花園于这两条原则,与银幕一侧水平夹角过小的偏两侧的座位、仰角过大的最前排座位、离银幕太远且离后置音响过近的最后排座位都会影响我们观影的视听效果体验,所以要想获得较好的观影体验,就不宜选择这几种座位。

综合视听效果来考虑,如果是8-14排的小厅,最好选择第5、6排前后居中位置;如果是15-20排的中厅,最好选择第7、8排前后居中位置;如果是21-25排的大厅或者IMAX厅,最好选择第9、10排前后居中位置。

如果观看的是3D电影,由于3D眼镜会将银幕亮度削弱40%左右,所以为了更好的视觉效果,应该坐在银幕到放映窗口1/2的位置上。

电影院中同一放映厅不同位置的票价不同也都是根据观影效果来定价的,不过,由于每个人的观影需求都不尽相同,具体该怎么选择还要结合自身需求来做决定。

不同影厅有什么区别?

不少朋友都注意到了电影票价也与放映厅的种类有很大联系,那么像IMAX厅、CINITY厅、杜比全景声厅等,与传统影厅有什么区别呢?

电影是声与光技术结合而呈现出来的视听艺术,一部电影的放映效果是由影厅的放映系统和还音系统共同决定的。

放映系统的播放质量与银幕和放映机密切相关,传统的数字放映多采用普通规格的银幕,用亮度低的氙灯作为光源包養,分辨率(影响画面的清晰度,与画面清晰度呈正相关)能达到2K,帧率(每秒刷新的图片帧数,该值越高视觉效果越连贯,画面越清晰)一般为24帧;现在的高规格放映厅多采用宽度大于21.3米的巨幕(如IMAX厅、CGS中国巨幕、STARMAX等),多用亮度高的激光作为光源(如激光厅),分辨率高达4K(如4K厅),帧率最高可达120帧(如CINITY)。

还音系统决定了电影的听觉效果,传统影厅采用2D环绕声,高规格影厅如杜比全景声厅,会采用3D全景声带来更好的听觉体验。

总体来说,高规格影厅往往同时具备多项高规格放映技术,如“巨幕4K激光厅”等。选择影厅时,3D电影的画面亮度更加昏暗,宜选择激光厅;恐怖电影搭配全景声效,会带来一场酣畅淋漓的惊吓体验;4D厅的动感座椅加上水雾、气味等环境特效,在为观众带来更丰富体验的同时,也很容易让初试者感到不适。所以要结合影片类型与具体需求来选择不同影厅。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高级影厅有IMAX、杜比影院、CINITY和CGS中国巨幕。

IM包養AX的特色为超大银幕和IMAX摄影机专门拍摄,可以让观众看到比普通银幕多约26%-40%的画面。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数字IMAX,效果最好的是激光IMAX,如果是IMAX包養专属画幅包養網心得的电影,推荐在IMAX影厅观看。

杜比影院由高还原画质的杜比视界和带来沉浸式体验的杜比全景声共同搭配,需认准“DOLBY CINEMA”专属标识,一般的“杜比厅”指的是只采用了全景声技术的放映厅,因为杜比全景声可以用来搭配任何银幕,但杜比视界只用于杜比影院。追求音效画质的极致体验的观众,可以选择杜比影院。

CINITY是国内唯一支持放映“4K+120帧+3D”的影厅,配合高规格的影片观看,可使观看效果达到最佳。CGS中国巨幕是对标IMAX生产的国产巨幕。

(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数字北京科学中心)

抓住“三条链” 富裕青川县_查甜心寶貝包養網中国网

一个常住人口不过15万人的西部偏远山区县,却拥有9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全县农业企业每年给财政收入贡献超过8000万元,这是如何做到的?2023年11月7日,四川省经济作物提质增效培训在广元市青川县举行。作为东道主,青川县立足优势特色,将山货出山做成了一篇农业产业化的大文章,打破了农业富民不强县的刻板印象。

复杂多样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四川的丰饶物产。2022年,四川全省经济作物种植总面积超过5000万亩,经济作物对第一产业增加值的贡献率接近40%,是名副其实的特色农业大省。这场聚焦经济作物高质量发展的培训反复强调,要将推进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三链同构”作为主攻方向同步发力。从生产到加工再到品牌,链链相扣,如何突破?记者采访了青川特色产业发展中的多个代表人物,通过他们的创业经历及所思所想,看青川乃至四川农业特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菌二代”接力 降本增效潜力大

在青川出产的众多山货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3个“国字号”认证的“青川黑木耳”。在青川食用菌产业园的科技示范基地,青川翊瑞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翊瑞公司”)正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合作,进行段木黑木耳避雨立体循环栽培模式试验示范。

翊瑞公司的创始人唐述刚是青川食用菌产业的“领头羊”。30多年前,高中毕业的唐述刚只身一人远赴福建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回乡后带动老乡种菌,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如今,唐述刚把事业的接力棒交到了儿子周鑫手中,自己退居二线与食用菌专家一起潜心技术攻关。

几年前到日本考察学习的包養網價格经历给了周鑫很大的触动。“段木栽培木耳,需要钻孔、点菌、封盖三道工序,我们都是一步一步做,但日本人通过特制农机‘化三为一’,三项工作一次到位,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回国后周鑫下决心花了近百万元采购了4套机具,试图在青川木耳段木栽培产业推广。

这套让周鑫寄予厚望的先进农机到了青川却有几分“水土不服”。“交通便利、水电齐全,是这套机具作业的前提条件,然而农户的木耳基地分散在崇山峻岭之中,机具压根运不进去,因此只能在区位条件好的河谷平坝地区作业,服务半径十分有限。”周鑫告诉记者。

“青川面临的难题具有普遍性。”四川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吴传秀说,四川经作产业多数集中在山区、丘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高,先进生产设施装备缺乏,机械化水平总体不高,设施蔬菜机械化水平仅40%、茶叶44%、水果25%,中药材和花椒的比例则更低。

稳面提质是近年来四川抓特色产业生产供应链的基本思路。“产业基地基础设施是否完备、农机装备是否先进、绿色技术是否运用、生产规范是否标准、组织方式是否匹配,这些都是判断生产供应链强不强的关键点,需要靶向瞄准持续闯关。”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特色产业发展处处长杨彪表示。

为此,2023年5月,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专门印发了《2023年四川省经济作物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方案》,着力集成一批标准生产技术模式、形成一套标准化技术服务方式、打造一批标准优质品牌产品、创建一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典型。

茶乡有了新玩法 融出来的新业态

青川县蒿溪回族乡地坪村四面环山,标准化茶园依山就势连片成带,整洁的农房、雅致的民宿如同扁舟停泊在绿色茶海之上。最近一年,村民发现村里多了许多生面孔,有了不少稀奇事。城里的年轻人远包養網心得道而来,从山尖上纵身一跃,巨大的滑翔伞在空中撑开,十几分钟后,他们降落在村子的操场上,脸上挂着冒险归来的兴奋和喜悦。谁能想到,在这座远离县城、藏在深山之中的小村庄里,竟然入驻了一家航空运动俱乐部,建起了目前全国垂直落差最大的滑翔伞降落基地。

“不仅有天上飞的,还有水里跑的呢!”蒿溪回族乡党委书记王军成故意卖起了关子。原来,地坪村不仅有山,还有一条穿村而过的小河。经过整治改造后,河水清澈见底。地坪村在河中筑起矮坝,控制水量,将年轻人喜欢的山地越野车开到了河里。“熊猫水世界项目自2023年夏天开业以来,营业额突破200万元。”王军成说。

“融合”是蒿溪回族乡近年抓发展的关键词。这个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乡镇,人口仅4000多人(其中回族1078人),全乡茶园面积超过两万亩,茶叶加工企业30余家,包養網其中省级龙头企业就有两家,年加工干茶800余吨,综合产值达2.4亿元。2022年,青川县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合作建设的茶叶选育中心落户地坪村,让这个美丽茶乡的腰板挺得更直了。

“从紧紧围绕茶产业上下游搞育种、强加工,到茶体旅多元业态发展,产业融合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这背后是产业项目的强支撑。”青川县副县长张久全表示,作为青川县聚力打造的七佛贡茶茶博园核心区,近年来,蒿溪回族乡实施茶产业融合发展项目102个,2023年更是争取到了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的支持,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党委、政府高位谋划、有力推动。”广元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朱国勇深有感触,自2008年起,广元市在全省率先启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投入资金持续推进园区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建设,让广元特色农业走上了发展快车道,青川县茶和食用菌两大主导产业的培育就是最好的证明。

杨彪介绍,在中央及省级层面,一个由“产业强镇”“现代农业园区”“产业集群”等项目载体形成的“组合拳”已经发力,真金白银每年数十亿元资金注入四川乡村产业,推动镇级培育产业强镇、县级建设现代农业园区、跨区域打造产业集群,串珠成线、连块成带、集群成链。

“赵海伶们”扎下了根 互联网助山货出山

上午9点,在青川包養县山珍现代农业园区的电商产业园,海伶山珍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伶山珍”)的主播们已经在直播间开播了。这家以创始人赵海伶命名的农业企业,从诞生开始就与互联网紧密相连。2009年,20岁出头的赵海伶大学毕业返乡,通过一根网线,把青川的山货卖到了全国各地,被业界称为“中国农村电商第一人”。

创业初期的艰辛,赵海伶仍然记忆犹新。为了能包養網 花園找到最好的山货,她常常背着大大的竹篓,走进深山里的农家收货。如今,走进海伶山珍,文化墙上贴得最多的就是农户照片,他们就是海伶山珍的上游供货商。每年超过1万户近6000亩山珍种植基地被拉入海伶山珍生产供应链。

从一家淘宝小店起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海伶山珍已经组建了质检品控、供应链管理、视觉设计、市场营销等多个团队,建起了自己的生产厂房,建成食用菌和蜂蜜加工生产线共3条,有烘干、分拣、筛选、分级、包装等生产设备60余台(套),年加工销售各类食用菌产品1200余吨。2022年,海伶山珍销售额突破1亿元,其中约3/4通过电商销售。

“能突破1个亿不容易!”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特色产业发展处副处长刘兴万赞叹,森林覆盖率达到74%的青川,各类山货既“土”又“特”,最难的是如何与市场对接,构建起品牌价值链。

青川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力告诉记者,青川全县有电商企业35家,个体网商1900余家,快递物流企业足足有36家,2021年全县电商销售额跃进全国前十。电商赋能,青川山货走向全国大市场,各类山货价格也水涨船高。其中,最稀缺的野生蜂蜜原料从2010年的8元/斤涨到了2023年的120元/斤。如今,“青川山珍”已经成为青川的一张名片。

“像青川山货这样生态绿色又极具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四川有很多很多。”刘兴万说,鼓励支持年轻人进入产业,专攻自己擅长的电商市场,把种植环节留给小农户,补齐加工短板,是青川3万余亩食用菌实现快速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经验之一,很有借鉴意义。

“熊猫家园,青秀之川”,这里是山的世界,绿的海洋。“生态是青川最大的优势,如何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历来是摆在青川县委、县政府面前最紧要的课题。”张久全说,青川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大食物观”,紧扣“特色农业产业专业县”这个战略定位,立足特色专攻特色,以项目为抓手,以科技为引领,把特色产业链条做得更长,主体育得更强,业态更加丰富,让农民更加富裕,县域更有活力。

英仙座流查包養心得星雨“绽放”哈巴湖_中国网

天文爱好者在哈巴湖天文台观看星空(8月13日摄)。

包養網比較日,英仙座流星雨光顾北半球。地处我国西北的包養宁夏吴忠市盐池县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远离城市,观星条件优越。恰逢暑期,哈巴湖天文台组织开展英仙座流星雨观测、讲座等活动,吸引众包養多天文爱好者、包養網排名青少年前来体验星空魅力、了解星空知识。

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