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2个中央一号文件。意见全文共6个部分,包括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有三大亮点值得关注。”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春顶表示,一是定位了当前处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发展阶段,在已经取得良好成绩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农业强国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二是重点提到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三是系统部署八大硬核举措惠农强农富农。
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
△农产品展示。
今年一号文件强调,要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作为重要引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是主线,将贯穿到乡村全面振兴的各项工作。”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贾伟表示,文件提出“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这也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
“千万工程”发轫于21年前的浙江,由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调研、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浙江“千万工程”起步早、方向准、举措实、成效好,被当地农民群众誉为“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最受欢迎、最为受益的一件实事”,不仅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整体面貌,也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了先行探索和示范引领,各地都可学可鉴。
中央财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表示,“千万工程”有着一整套系统成熟、行之有效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比如,从农民群众期盼中找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实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以系统观念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工作导向,锚定目标真抓实干,等等。这些经验不同地方都可学可鉴、长期管用。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具有深厚的实践支撑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有利于推动各地明确标准、聚焦任务,加大力度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搞上去。
“千万工程”经验怎么学?韩文秀表示,关键要从实际出发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因为我国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各地的自然条件、风土人情、发展水平、工作基础各不相同,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不能照猫画虎,不能脱离实际搞包養網心得“一刀切”。必须紧密结合自身实际,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找准抓什么,明确怎么抓,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创造性开展工作,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不断取得乡村振兴的阶段性成果,让农民群众有更加充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两个确保”为底线 打好保障粮食安全组合拳
△土默特左旗北什轴乡恰台吉村农民在千亩有机水稻种植区内插秧。
去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和不确定性,如何保障粮食安全?
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文件要求,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农包養行情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能力、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
“当前,我国粮食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态势没有根本改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包養網比較都不能松。”中央财办副主任、中央农办副主任祝卫东说。
祝卫东表示,稳定播种面积,关键是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两个积极性。围绕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将重点从价格、补贴、保险等方面强化政策举措。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政策;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实现三大主粮保险全国覆盖、大豆保险有序扩面。
据介绍,今年还将多措并举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在种子上,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形成突破性进展。在耕地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和质量,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全面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底线要求。截至2023年底,我国超过六成的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消除了返贫风险,其余也都落实了帮扶措施,没有出现规模性返贫。
“防止规模性返贫既是重大的经济任务,也是重大的政治任务,必须持续用力,思想上不能松懈、工作上不能松劲。”韩文秀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强调搞好监测帮扶、强化产业和就业帮扶、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等三方面。
文件明确,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等重点地区,要进一步落实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对口帮扶等倾斜性支持政策,着力改善发展条件,增强发展能力。
统筹“三个提升”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乐兴镇莲花村的油菜花海。
此次一号文件将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明确为重点。
在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方面,文件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文件明确,要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优化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进农产品生产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协同发展,促进就近就地转化增值。支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加工产业园。深入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
李春顶表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农村产业发展的方向,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及农产品市场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创新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最终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农民增加收入。
贾伟认为,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将进一步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地方发展。2023年,农业农村部支持各地新建和续建特色产业集群,实现从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提高4000多元;支持新建和认定奖补农业产业强镇镇域从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值达2.6万元。培育乡村特色产业专业村镇4068个,实现总产值9000多亿元,推介199个产值超十亿元镇和306个产值超亿元村。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村)建设,2023年,农业农村部宣传推介256个美丽休闲乡村,发布“乡味”浓郁的109条精品线路和365个精品景点,累计推介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953个,打造了一批城乡居民休闲旅游“打卡地”,这种新业态促进了消费能力提升,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
在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方面,此次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增强乡村规划引领效能、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等举措。文件强调要从各地实际和农民需求出发,抓住普及普惠的事,干一件、成一件。
在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方面,文件从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建设平安乡村等方面作了详细部署。
推进“两个强化” 激发农村发展潜能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无人机照片)。
文件明确提出“两个强化”,即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强包養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重点是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乡村振兴增动力、添活力。强化农民增收举措重点是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支持农民持续增收致富,日子越过越好。
乡村振兴要靠创新驱动增动力、添活力。“要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激发农村各类要素潜能和主体活力,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中央农办负责人说,要优化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支持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扭住种子这个要害,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完善联合研发和应用协作机制。
他同时表示,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要启动实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坚守底线的前提下,鼓励各地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强化改革举措集成增效。
数据显示,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691元,实际增长7.6%,比城镇居民收入增速高2.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39∶1。乡村产业持续发展壮大,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预计达到20万亿元。
“也要看到,巩固农民增收势头面临不少困难挑战。”祝卫东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摆在突出位置,重点从挖掘产业经营增收潜力、稳定农民外出务包養工收入、拓展转移性收入、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等四方面着力。
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林下经济等家庭经营项目;健全全产业链监测预警机制,强化多品种联动调控,提升消费帮扶助农增收行动实效;同时,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的政策导向,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更好地带动农民参与产业发展、分享增值收益。
(文章来源:中国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