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questId:68ab4253ee0ef8.48498748.
如今,不少單位的體檢 表 上 新增 加 了 一 個項目———甲狀腺彩超。山東菏澤某事業單位的許女士近日做完這項檢查,被醫生告知:“甲狀腺結節,定期到醫院復查。”對于病因,醫生分析可能是碘過量,因為本地區并不缺碘。人體缺碘甲狀腺會甲亢,而豐碘甲狀腺會患結節,因此她被告誡不要再食用加碘鹽。許女士忐忑不安地回到單位,得知好幾個同事跟她一樣,在這一項上查出了問題。
據了解,幾個月之前衛生部公布了《食用鹽碘含量》征求意見稿,將食鹽碘強化量從原來的20m g/kg至60m g/kg,修改為食用鹽碘含量平均水平20m g/kg至30m g/kg,同時給予各地相應的自主權。但有專家指出,這只是一次技術性調整,碘鹽政策并未根本改變,建議碘鹽政策調整乃至鹽業制度改革的步子再大一些。
現實
全民“過量補碘”
許女士感到遺憾的是,衛生部的碘鹽新標準及說明只字未提居民對無碘鹽的消費包養金額權問題,這意味著包括她在內的甲狀腺病人群不管需不需要還得被“加碘”。
15年前,為解決中國7億多包養人口缺碘問題,國家公布《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要求除八個高碘省市外,其他省市食用鹽均需強制加碘。由于食鹽專賣的原因,碘鹽政策從一開始就充滿了爭議,尤其是不加區分的“全民加碘”,更是備受爭議。
中國營養學會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城市居民日均鹽攝入量為11克,農村居民達到17克。根據目前市面上多數碘鹽中每克鹽含碘20至50微克計算,中國人每天攝碘量達到了驚人的220至850微克,遠遠超過世界衛生組織劃定的每天200微克的安全線。
中國醫科大學滕衛平教授經過五年研究,證實包養網ppt了在一些高碘區,如果再在包養留言板鹽里加碘,就容易誘發甲亢和包養網甲狀腺結節。在全民補碘政策實施15年之后,越來越多的地方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一些地區正迎來甲狀腺疾病發病的高峰期,疾病暴發的時間段,與強制食用加碘鹽吻合。專甜心寶貝包養網家們由此提出包養網評價“科學補碘、分類指導、因地制包養俱樂部宜、不多不少”的補碘原則。
2009年8月,媒體集體拷問全民補碘“一刀切”的政策,并對鹽業公司的壟斷利益提出了質疑,引發了全民對食鹽加碘政策的大討論。不久,衛生部就碘鹽之爭作出回應,包養軟體承認目前食鹽中碘含量偏高,在實施食鹽加碘的10年內,碘過量可使甲亢的危險性提高,并表示從次年開始適當下調現行食鹽加碘量。
然而,《經濟參考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圍繞這項公共衛生政策的爭論并未隨著《食用鹽碘含量(征求意見稿)》的出臺而消失,相反,“放開無碘鹽市場,形成有碘鹽和無碘鹽并存的格局,把選擇權還給公眾”的呼聲愈加強烈。
“20m g/kg就一定是加碘鹽中碘含量的安全底線?”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常務副院長胡永華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新標準的出臺有著積極的意義,但我們應該注意到哪些地方包養合約缺碘、哪些地方不缺;哪些人需要多補、哪些人需要微補、哪些人不用補,根據不同地域制定出不同的碘含量標準,這樣才能更加客觀和細致。
海帶、紫菜、海鮮魚、干貝、淡菜、海蜇、龍蝦等等海產品本身含碘量比較高,我國部分沿海地區海產品豐富,經過多年的強制加碘后,包養網部分地 區 的很 多 群 眾 出 現 了 “ 補 碘 過量包養app”,甚至引發了身體疾病。這些地區在群眾的要求下,多年前已開始悄然出售非碘鹽。
2010年5月15日是我國第17個“防治碘缺乏病日”,山東煙臺鹽業公司176處非碘鹽銷售網點同日向社會公布。山東省無棣縣鹽務局局長邱海軍對本報記者透露,其實早在多年之前,地處山東最北部、瀕臨渤海灣的無棣縣包養妹,已經包養網在柳堡鄉等出售非碘鹽。
據專家介紹,部分地區的飲用水水源本身已富含碘元素,我國約有1600多萬人生活在山東、河北、河南、安徽、江蘇、山西、內蒙、新疆等8個省區91個縣的高碘地區。令人憂慮的是,在高碘地區,仍有相當多的人買不到非碘鹽,包養網dcard不得不食用碘鹽。
質疑
強制標準難調眾口
碘鹽標準修改一波三折。衛生部公布《食用鹽碘含量(征求意見稿)》,擬將食鹽中碘包養意思含量上限降低,與此前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食鹽加碘并未造成居民碘攝入過量;居民碘缺乏的健康風險大于碘過量的健包養意思康風險”的說法相比,公開承認“碘過量對健康的潛在危害”、“目前食鹽中碘含量偏高”,并將食鹽中碘含量上限標準大幅降低,無疑是一個不小的進步。
國家有關部門對于長期以來飽受爭議的包養網“強制過量補碘”及其導致的種種健康問題,似乎已有了一個客觀理性的認識,并著手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北京協和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黃建教授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細節性政策調整變化,與過去的“一刀切”式的不分地區、不區別人群的統一食用加碘鹽行為,是加碘鹽政策從嚴格控制到“放開口子”的一個可喜信號。
黃建同時指出,任何一項涉及全國范圍內的政策調整,具體落實到一省一市,總會有適應不適應或基本適應不適應的問題。即便是國家衛生部門將有關加碘鹽的含量上限降低,但具體到個別富碘地區、個別人群身上,也未必就這么合適。一個繼續保持有“強制力標準”的加碘鹽政策,即使將標準降下來,部分人可能每天的攝入量依然偏高,最終也會給公眾健康帶來危害。
黃建質疑:修改后的食用鹽中碘含量 的 平 均 水 平 為2 0 m g / k g至30m g/kg,而就在這種上限高、下限也不低的標量下,要讓“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本標準規定的范圍內,根據當地包養網人群實際碘營養水平,選定適合本地的食用鹽碘含量平均水平”,真不知他們該怎樣選擇、又能如何選擇?
他指出,高碘或缺碘地區本身是一個地質地理的區劃、而非行政區劃問題,即使是在一個省(甚至包養網一個縣)的區域范疇都存在著不同的水碘情況,高碘區與缺碘區可能會交叉分布,比如,遼寧大部分地區屬于高碘區,但是省內的本溪、遼陽地區仍屬于碘缺乏地區,而山西相對碘缺乏,但是山西孝義縣等地卻是高碘地區,而以一個“食用鹽碘含量平均水平”來施行統一的標準量值,如何能解決“眾口難調”的問題?
建議
全面放開食鹽品種
中國疾控中心地方病防治中心碘缺乏病防治研究所所長劉守軍說,在堅持補碘大方向不變的前提下,應強化食鹽加碘政策的科學性,真正做到“突出重點、因地制宜、分類指導”。
“未來走向可概括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劉守軍說,一個中心,即抓住“高危地區”這包養網單次個中心。目前全國有104個縣被劃定為碘缺乏病高危地區,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在這些地方,在強勢供應碘鹽的同時,還應有目的地對重點人群實施應急補碘措施,及時阻斷碘缺乏病危害。
“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是兩個基本點。我國有7億多人生活在缺碘環境中,另有5億多人生活環境中不缺碘。對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防病措施,就是“因地制宜”。缺碘地區需要補碘,但不同的省(區、市)、不同的縣缺碘情況又不一樣,而且不同地區人群的膳食結構、食鹽攝入量也不盡相同,如何根據具體情況確定碘鹽濃度,就是“分類指導”的內容。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尤其是分類指導,需要平衡多種因素非常難。但再難也要做!”劉守軍說,有關部門要把工作做得更細一些,推出貼近“市情”、“縣情”乃至“鄉情”的不同碘鹽產品,科學指導公眾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選包養管道擇。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公共衛生專家接受《經濟參考報》采訪時認為,這些年,全民加碘鹽之所以能暢通無阻,公眾“一刀切”地被補碘卻很少有人質疑,是因為加碘鹽的利益包養網鏈上已經形成了龐大的利益共同體。政府衛生部門包養價格視消滅碘缺乏病為政績,也為食鹽壟斷提供了包養“正義”支持,相關健康專家在無客觀數據支持的情況下,不斷從正面對碘鹽進行暗示和強化。而鹽業公司利用行政資源,完全排擠掉了行業中的其包養行情他生產企業,整個食鹽行業成為中國經濟市場化的死角。
“衛生部下調食鹽加碘量,很大程度上是應對輿論壓力的變通做法,對于碘鹽深層次問題的解決并無太大意義。”這位專家表示,正確的做法是改革現有的全國統一、強制食用加碘鹽的制度,建立一個多中心的食鹽供應體系。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的自然包養價格ptt環境、人們的飲食結構大不相同,不要說不同省份,就是同一縣域,不同鄉鎮、村莊居民自然的碘攝入量水平都不可能相同。在這種情況下,全國統一的加碘標準就是不合理的,合包養app理的制度安排是建立多中心的食鹽供應體系。
專家稱,改革現有全國性包養網比較《食用鹽碘含量》后,可由各省區市,甚至各縣、鄉鎮自行確定,地方性標準也僅是推薦性標準,如同營養標準,地方任何部門不得強制其轄包養一個月價錢區內居民統一食用某個濃度的加碘鹽,民眾保留是否食用加碘包養網單次鹽的權利。
“過量補碘”會威脅健康,完全不補碘同樣也會威脅健康,看起來,這似乎是一個兩難問題。但專家認為,實際上,如果能真正打破壟斷,充分引入市場競爭,就可能解決這一問題———在自由競爭的市場無形之手調配下,“無碘鹽”、“低碘鹽”、“高碘鹽”等各種能夠滿足不同消費需求的食鹽品種,自然會爭相涌現,任由消費者自主選擇。而政府所要做的,除了加強食鹽品質的監管外,主要是將各種碘信息包括哪些健康狀況需要補碘或不補碘,調查清楚并告知消費者。
TC:sugarpopular900
發佈留言